蚂蝗七,中药名。为苦苣苔科植物睫萼长蒴苣苔Didymocarpus fimbrisepalus(Hand.-
Mazz.)Hand.-Mazz.的根茎。分布广西等地。具有健脾和中,清热除湿,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痛,小儿疳疾,肝炎,消肿止痛,接骨,跌打。
基本信息
无毒《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有小毒《湖南药物志》
根茎。
味微苦,性凉。
归肺、脾、胃三经。
健脾和中,清热除湿,消肿止痛。
用于胃痛,小儿疳积,肝炎,消肿止痛,接骨,跌打。
1、治小儿疳积:蚂蝗七、饿蚂蝗。煎水或蒸瘦猪肉吃。(《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2、腮腺炎:鲜草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3、咳血,胃痛:根9-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疮疖肿毒,跌打肿痛,外伤出血:鲜根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内服:煎汤,6-18克。外用:捣敷。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晒干备用。
睫萼长蒴苣苔:多年生草本。根茎扁圆柱状,长3-12厘米,绿色,有横纹,似蚂蝗状,下侧生多数须根。叶根聚生,肉质;叶片阔卵形,先端短尖,基部心形歪斜,边缘有钝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白色节状毛。聚伞花序密被节状毛;花紫蓝色。蒴果线形,熟时2瓣裂。花期春、夏季。
生于深山沟谷石壁潮湿处。分布广西等地。
《广西药植名录》:“内用止咳,治胃痛,痢疾,小儿疳积。外用消肿止痛,接骨,治跌打。”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健脾消食,清热除湿。治小儿疳疾,肝炎。”
[1-3]
羽裂唇柱苣苔 Burtt)是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均基生;叶片草质,长圆形、披针形…
光萼汉克苣苔 D. J. Middleton & Mich. Möller)是苦苣苔科、汉克苣苔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可达55厘米,有节,基部常弯曲,叶对生;叶片薄草质,狭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基部斜,圆形、浅心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小牙齿,花序腋生,有花;苞片对生,宽卵形至狭卵形,有疏睫毛;花萼外面无毛,裂片狭三角形,顶端钻状渐尖,边缘有短睫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无毛或有少数柔毛;雄蕊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中部变宽并稍膝状弯曲,花药无毛;花盘环状,子房上部和花柱疏被短柔毛或无毛,蒴果无毛。种子褐色,纺锤形,7-9月开花。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广西、湖南南部、广东和台湾。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老挝和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长在云南海拔320-1900米间、广西海拔220-1000米间的山谷林中石上和溪边石上。光萼汉克苣苔叶片两面有柔毛
蚂蝗七是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粗根状茎。叶均基生;叶片草质,两侧不对称,…
唇柱苣苔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广东西部和西北部、香港。
斑叶唇柱苣苔是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属于一年生草本。茎高6-46厘米,有1-6节,不分枝或有短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