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中麻黄

中麻黄(学名: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灌木,高20-100厘米;茎直立或匍匐斜上,粗壮,基部分枝多;叶3裂及2裂混见,下部约2/3合生成鞘状,上部裂片钝三角形或窄三角披针形。雄球花通常无梗,数个密集于节上成团状;雌球花2-3成簇,对生或轮生于节上。种子包于肉质红色的苞片内;花期5-6月,种子7-8月成熟。

中麻黄为中国分布最广的麻黄之一,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及新疆等省区,以西北各省区最为常见。阿富汗、伊朗和俄罗斯也有分布。抗旱性强,生长于海拔数百米至2000多米的干旱荒漠、沙滩地区及干旱的山坡或草地上。

供药用,惟生物碱含量较木贼麻黄和草麻黄为少。肉质多汁的苞片可食,根和茎枝在产地常作燃料。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麻黄

学 名:

Ephedra…

界:

植物界

门:

裸子植物门

纲:

盖子植物纲

目:

麻黄目

科:

麻黄科

属:

麻黄属

组:

麻黄组

种:

中麻黄

变 种:

西藏中麻黄

命名者及年代:

Schrenk…

形态特征

灌木,高20-100厘米;茎直立或匍匐斜上,粗壮,基部分枝多;绿色小枝常被白粉呈灰绿色,径1-2毫米,节间通常长3-6厘米,纵槽纹较细浅。

叶3裂及2裂混见,下部约2/3合生成鞘状,上部裂片钝三角形或窄三角披针形。

雄球花通常无梗,数个密集于节上成团状,稀2-3个对生或轮生于节上,具5-7对交叉对生或5-7轮(每轮3片)苞片,雄花有5-8枚雄蕊,花丝全部合生,花药无梗;雌球花2-3成簇,对生或轮生于节上,无梗或有短梗,苞片3-5轮(每轮3片)或3-5对交叉对生,通常仅基部合生,边缘常有明显膜质窄边,最上一轮苞片有2-3雌花;雌花的珠被管长达3毫米,常成螺旋状弯曲。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椭圆形、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长6-10毫米,径5-8毫米。

种子包于肉质红色的苞片内,不外露,3粒或2粒,形状变异颇大,常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6毫米,径约3毫米。花期5-6月,种子7-8月成熟。

查看全部

近种区别

中麻黄在生长较大时具木质茎,形体也较高大,在无花时常易与木贼麻黄和膜果麻黄相混,惟木贼麻黄的小枝节间细而常较短,叶全为2裂与本种不同。膜果麻黄的叶几乎全为3裂,而本种则为2-3裂混见,也可区分。


主要变种

西藏中麻黄(Epb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 var. tibetica Stapf):灌木,高达1米以上;茎枝硬直粗壮,常向上直伸或稍外展;绿色小枝多被白粉呈灰绿色,纵沟槽纹较明显,径约2毫米。叶多2裂,或杂以3裂,裂片短,占全叶1/4-1/3。雄花花药常有极短的离生花丝;雌球花苞片2-3对,苞片常有较宽的膜质边缘。分布于西藏东部全西部、新疆西南部。生长于干燥贫瘠的土壤中。


生长环境

中麻黄生长于海拔数百米至2000多米的干旱荒漠、沙滩地区及干旱的山坡或草地上 。属旱生植物,具有耐干旱、耐瘠薄土壤,适应性强。分布区年均气温0-8℃,≥10℃的活动积温1900-3000℃,年降水量在250-600毫米。土壤多为风沙土、灰棕荒漠土、灰钙土及栗钙土,伴生种常为红砂、白刺、膜果麻黄、沙蒿、锦鸡儿、沙拐枣等。中麻黄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风沙土、沙壤土等土层深厚的土地及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上生长良好,自然生长地盐分含量一般在0.3%以下,在干旱荒漠区硫酸盐、氯化物盐分类型的盐渍化土地上人工种植,0-30厘米土层内含盐量在1.2%以下时,经采取农艺措施,能正常生长,当土壤含盐量达到1.6%时生长受到抑制。


分布范围

中麻黄为中国分布最广的麻黄之一,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及新疆等省区,以西北各省区最为常见。阿富汗、伊朗和俄罗斯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中麻黄种子成熟后易脱落,应严格掌握采收期,做到随熟随采。6月下旬至7月上旬当肉质苞片由绿色变为红色时即可采集。成熟果实呈浆果状,不易风干,需在水中反复搓洗,洗出的种子下沉,杂质上浮。分离出的种子纯度很高,阴干后在阴凉干燥处储藏备用。

麻黄种子生物学品质测试分级为:一级种子净度不低于85%,发芽率不低于75%,水分不高于12%;二级种子净度不低于80%,发芽率不低于70%,水分不高于12%;三级种子净度不低于70%,发芽率不低于60%,水分不高于12%。

当春季地温达20℃,气温达15℃(4月中下旬)即可播种。先用温水浸种后沙藏催芽5-7天,有60%的种子露白后随之播种。播种以沙质土壤为好。开沟穴播,沟深1厘米,株行距10×30厘米,覆沙0.5-1厘米,播后灌水,保持覆沙层湿润,10-13天出苗。地膜覆盖时播期宜早(4月上中旬),不覆盖时宜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量为每亩2千克。

幼苗出齐后,控制灌水。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及时除草。苗木生长期浇水4-5次,在浇2-3次水(7月上旬)时,每次每亩追施尿素或其他氮肥10-15千克,施肥以沟施为宜。施肥后要及时浇水松土,促进苗木生长。麻黄苗木易受兔、鼠刨根啃食和病虫危害,应加强防治。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中麻黄在风沙土、沙壤土及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中生长良好。为了不与绿洲农田争地,尽可能选择绿洲边缘的土地及闲滩荒地,大面积栽植后既可生产中麻黄,又可作为二级防风固沙林。在栽植前一年秋冬灌后,深耕耙耱,蓄水保墒。栽植前打埂作畦,结合浅翻施农家肥或其他有机肥。

中麻黄早春萌发时间早,苗木移植时间应早。4月中下旬土地解冻后即可进行苗木移植。株行距以20x30厘米为宜。

生长3年的中麻黄,其麻黄碱含量已达0.8%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可开始刈割利用。8-9月份是麻黄最佳的采收季节,采收部位在芦头以上5厘米为好,刈割后能刺激麻黄再生草的萌发,萌蘖枝数明显增加。再生草第一年生长量最大,第二年趋于缓和,质量生长加强,第三年生长量小,高度达到最大,从生态、经济上看每二年刈割一次最佳。麻黄刈割后,需施肥,灌冬水,以利来年生长,持续利用。

查看全部

病虫防治

蚜虫:中麻黄幼苗易寄生蚜虫。中麻黄每年有两次生长期,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可在这2个时期内喷洒酪马乳油1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

麻黄种子小蜂:各种麻黄种子小蜂均以幼虫蛀食麻黄种子,其虫食率为6%-60%。防治方法:播种前把种子浸泡在20%的盐水中,选下沉的饱满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播种,或用50℃温水浸种30-40分钟,杀虫效果较好。从8月以后抓住越冬代成虫的羽化期,喷洒80%敌敌畏1000-2000倍液效果较好。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采收加工】 草质茎: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根及根茎: 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干燥。

【主要成分】 含麻黄碱(l-ephedrine),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等多种生物咸。

【药理作用】 平喘,镇咳,去痰,发汗,利尿,抗炎,解热,兴奋中枢。

【性味功能】 草质茎: 辛、微苦,温。根及根茎: 甘,平。草质茎: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根及根茎: 止汗。

【主治用法】

草质茎: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草质茎: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90克(去节),桂枝60克(去皮),甘草30克(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水煎服。《伤寒论》

根及根茎: 用于自汗,盗汗。草质茎: 内服: 煎汤,2-9克;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研末抽鼻或调敷。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根及根茎: 内服: 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研粉撒扑。有表邪者禁服。 根及根茎: 虚劳盗汗不止: 麻黄根、牡蛎、黄芪等分。水煎服。《圣济总录》

为了解决中麻黄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地方特色生物资源,在干旱荒漠区进行人工种植中麻黄,建立次级防风固沙林,既可满足药品市场的需求,又可防风固沙,对干旱荒漠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部

麻黄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华山松是松科松属的乔木。华山松的幼树树皮为灰绿色或淡灰色,平滑,老则呈灰色,裂成厚块片固着于树干上,…
  • 买麻藤,是买麻藤科、买麻藤属植物。高达10米以上,小枝圆或扁圆,光滑,稀具细纵皱纹。叶形大小多变,…
  • 叉叶苏铁是苏铁科苏铁属的植物,又称龙口苏铁、叉叶凤尾草,虾爪铁等。
  • 大果红杉
  • 多歧苏铁是苏铁科,苏铁属常绿木本植物,树干粗壮,圆柱形,树干高可达40厘米,褐灰色,叶片顶生,直立。…
  • 麻黄,中药名。为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
  • 线柏隶属于柏科、扁柏属。常绿灌木,小乔木,小枝细长而下垂。在华北多盆栽观赏,江南有露地栽培。…
  • 圆柏,又名珍珠柏、刺柏、桧柏等,是柏科刺柏属的乔木。圆柏高达20米,胸径达3.5米。树皮深灰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