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膜果麻黄

膜果麻黄(学名: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灌木,高50-240厘米;木质茎明显,茎的上部具多数绿色分枝,小枝节间粗长。叶通常3裂并有少数2裂混生。球花通常无梗,常多数密集成团状的复穗花序;雄球花淡褐色或褐黄色;雌球花成熟时苞片增大成千燥半透明的薄膜状,淡棕色。种子通常3粒,稀2粒,包于干燥膜质苞片内,暗褐红色,长卵圆形,顶端细窄成尖突状,表面常有细密纵皱纹。

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北部、青海北部、新疆天山南北麓、蒙古。常生长于干燥沙漠地区及干旱山麓,多砂石的盐碱土上也能生长,在水分稍充足的地区常组成大面积的群落,或与梭梭、怪柳、沙拐枣等旱生植物混生。

膜果麻黄有固沙作用,茎枝可作燃料。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膜果麻黄

别名:

蛇麻黄

界:

植物界

门:

裸子植物门

纲:

盖子植物纲

目:

麻黄目

科:

麻黄科

属:

麻黄属

组:

膜果麻黄组

种:

膜果麻黄

变种:

喀什膜果麻黄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灌木,高50-240厘米;木质茎明显,为植株高度的1/2或更高,基部径约1厘米或更粗,茎皮灰黄色或灰白色,细纤维状,纵裂成窄椭圆形网眼;茎的上部具多数绿色分枝,老枝黄绿色,纵槽纹不甚明显,小枝绿色,2-3枝生于节上,分枝基部再生小枝,形成假轮生状,每节常有假轮生小枝9-20或更多,小枝节间粗长,长2.5-5厘米,径2-3毫米。

叶通常3裂并有少数2裂混生,下部1/2-2/3合生,裂片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先端急尖或具渐尖的尖头。

球花通常无梗,常多数密集成团状的复穗花序,对生或轮生于节上;雄球花淡褐色或褐黄色,近圆球形;径2-3毫米,苞片3-4轮, 每轮3片,稀2片对生,膜质,黄色或淡黄绿色,中央有绿色草质肋,三角状宽卵形或宽倒卵形,仅基部合生,假花被宽扁而拱凸似蚌壳状,雄蕊7-8,花丝大部合生,先端分离,花药有短梗;雌球花淡绿褐色或淡红褐色,近圆球形,径3-4毫米,苞片4-5轮,每轮3片,稀2片对生,干燥膜质,仅中央有较厚的绿色部分,扁圆形或三角状扁卵形,几全部离生,基部窄缩成短柄状或具明显的爪,最上一轮或一对苞片各生一雌花,胚珠窄卵圆形,顶端1/4处常窄缩成颈状,珠被管长1.5-2毫米,伸于苞片之外,直立、弯曲或卷曲,裂口约占全长的1/2。雌球花成熟时苞片增大成千燥半透明的薄膜状,淡棕色。

种子通常3粒,稀2粒,包于干燥膜质苞片内,暗褐红色,长卵圆形,长约4毫米,径2-2.5毫米,顶端细窄成尖突状,表面常有细密纵皱纹。

查看全部

主要变种

喀什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 var. kaschgarica (Fedtsch. et Bobr.) C. Y. Cheng):该变种与膜果麻黄的区别为雌雄球花均有梗,常3-4个(或稍多)轮生节上或集生于节上一点而形成伞形花丛。分布于新疆西部喀什一带。模式标本采自喀什附近。


生长环境

膜果麻黄常生长于干燥沙漠地区及干旱山麓,多砂石的盐碱土上也能生长,在水分稍充足的地区常组成大面积的群落,或与梭梭、怪柳、沙拐枣等旱生植物混生 。强旱生植物,具有抗寒、耐热、耐旱、耐盐碱及耐土壤瘠薄的特点。

膜果麻黄为适中温超旱生常绿灌木,分布区气候十分干旱,膜果麻黄植丛多生长在暂时地表径流形成的小冲沟内,而且十分稀疏,在100平方内往往只有1-2或少数几株。有时在植丛基部有少量积沙,说明有一定固沙能力。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膜果麻黄分布于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展旦召)、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宁夏(中卫),甘肃西北部(民勤、临泽、高台、酒泉、安西、金塔、玉门、敦煌、阿克塞、肃北),青海(鱼卡、托拉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于田、诺姜、和靖、库尔勒、托克逊、和硕。蒙古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膜果麻黄种子成熟后易脱落,应及时采收。7月上旬当肉质苞片由绿色变为红色即可采集。种子具肉质苞片,呈浆果状,采后经处理分离出种子,置通风处阴干,贮藏在阴凉干燥处备用。

当春季地温达20℃,气温达15℃(4月中下旬)即可播种。先用温水浸种后沙藏催芽,有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以沙质土壤为好,开沟穴播,沟深0.5-0.8厘米,覆沙0.5-0.8厘米,播后灌水,保持覆沙层湿润,10天左右出苗。地膜覆盖宜早(4月上中旬),不覆盖宜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量为每亩1.5-2千克。

膜果麻黄种子比中麻黄、草麻黄种子小,饱满程度亦低,出苗后苗木非常纤细柔弱,生存力差,应加强管理,保持床面湿润。苗木出齐后应控制灌水,及时除草。苗生长期浇水4-5次,在浇2-3次(7月上旬)时,每次每亩追施肥尿素或其它氮肥10-15千克,施肥以沟施为宜。施肥后要及时浇水松土,促其苗木生长。麻黄苗木易受兔、鼠刨根啃食和病虫危害,应加强防治。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膜果麻黄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其栽培地应选择在绿洲外围的沙区、戈壁、绿洲内不宜耕作的荒地及交通道路、城镇周边绿化区域。栽植前需整好栽培地。

膜果麻黄萌发时间早,苗木移植时间应早。当土地解冻后的4月中下旬,即可进行苗木移植。株行距以30×40厘米为宜。一般情况下中麻黄、草麻黄一年生苗木移栽成活率高,2年生或多年生苗木移栽成活率降低,而膜果麻黄苗木生长缓慢,一年生或多年生苗木移栽成活率均高,挖掘的野生苗也能成活,但缓苗期较中麻黄、草麻黄长。

膜果麻黄与其他沙旱生植物种搭配营造防风固沙林,可在沙地及戈壁上穴栽,栽后灌水。成活后有灌溉时,生长良好,无灌溉亦可自然生长发育。膜果麻黄生长缓慢,不宜在重流沙区种植,以免风沙埋压。膜果麻黄一旦成活成林,即可长期生存。

查看全部

病虫防治

毛白蚜:在毛白蚜大量迁飞以前,用50%乐果乳油4000-5000倍液进行全植株喷杀;用3%的呋喃丹或铁灭克颗粒剂根部施药,并及时灌水。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特别是瓢虫大量迁入时,应禁止施药。早春采集瓢虫集中释放,用提高瓢虫虫口数量可以达到控制毛白蚜的效果。

柳蛎盾蚧防治方法:①生物防治:天敌有瓢虫、小蜂和螨类,其寄生率高,扑食量大,应注意保护;②化学防治:先做好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选择初孵若虫期,使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初孵若虫,均有良好效果,化学防治时应避免天敌高峰期;③结合管理,清除有虫害植株,集中烧毁。

膜果麻黄比其他麻黄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个别植株发生病虫害,一般对膜果麻黄生长不会产生大的危害。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膜果麻黄是干旱荒漠区植被的主要建群种,常生长于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戈壁、山前平原、干河床上。该种麻黄碱含量低,药效较差。荒漠区植被盖度极低,膜果麻黄不仅是荒漠区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庇护所,也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食物资源,家畜中仅骆驼食用,其他少见。其燃烧值大,火力旺,是荒漠区优质薪材。

膜果麻黄极耐干旱且根系发达,防风固沙作用大,是极端干旱荒漠区保护荒地资源,降低沙尘暴为害,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建群植物,是这一带防风固沙林营造的优良灌木植物种。

查看全部

麻黄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白扦是松科云杉属的植物,乔木,高达30米,胸径约60厘米;树皮灰褐色,大枝近平展,树冠塔形;小枝有…
  • 木贼麻黄是麻黄科,麻黄属直立小灌木,高达可达1米,木质茎粗长,直立,小枝细,节间短,叶褐色,大部合生,…
  • 铁坚油杉 Beissn.):树甲皮粗糙,暗深灰色,深纵裂;老枝粗,平展或斜展,树冠广圆形。叶条形,…
  • 三尖杉是红豆杉科三尖杉属乔木。株高达20米;树皮褐色或红褐色,裂成片状脱落,树冠广圆形;枝条较细长,…
  • 穗花杉 Pilg.)是红豆杉科、穗花杉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米;树皮灰褐色或淡红褐色,…
  • 红豆杉属是红豆杉科下的一属。该属植物均为常绿乔木或灌木,雌雄异株、异花授粉。球花小,单生于叶腋内,…
  • 杉木 Hook.)是柏科杉木属高大乔木。株高大;树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内皮淡红色;大枝平展,…
  • 柏木,柏科柏木属乔木,其树木高大;树皮淡褐灰色;小枝细长下垂,绿色;较老的小枝圆柱形,…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