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蒙古蒿

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 (Fisch. ex Bess.) Nakai),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茎直立,单生。茎生叶花期枯萎,中部叶羽状深裂。花序斜升,头状花序矩圆状,钟形,花紫红色。瘦果矩圆形。 中生植物。喜湿润,耐瘠薄。生在草原、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带的山丘、山麓、荒地、耕地、路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蒙古蒿

学名:

( )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双…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桔梗目

科:

菊科

亚科:

管状花亚科

族:

春黄菊族

亚族:

菊亚族

属:

蒿属

亚属:

蒿亚属

组:

艾组

种:

蒙古蒿

分布区域:

中国黑龙江、吉…

系:

艾系

形态特征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根细,侧根多;根状茎短,半木质化,直径4-7毫米,有少数营养枝。

茎:茎 少数或单生,高40-120厘米,具明显纵棱;分枝多,长(6-)10-20厘米,斜向上或略开展;茎、枝初时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后稍稀疏。

叶:叶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初时被蛛丝状柔毛,后渐稀疏或近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绒毛;下部叶卵形或宽卵形,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第一回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长圆形,再次羽状深裂或为浅裂齿,叶柄长,两侧常有小裂齿,花期叶萎谢;中部叶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5-9厘米,宽4-6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分裂,第一回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再次羽状全裂,稀深裂或3裂,小裂片披针形、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边缘不反卷,基部渐狭成短柄,叶柄长0.5-2厘米,两侧偶有1-2枚小裂齿,基部常有小型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卵形或长卵形,羽状全裂或5或3全裂,裂片披针形或线形,无裂齿或偶有1-30 浅裂齿,无柄。

花:头状 花序多数,椭圆形,直径1.5-2毫米,无梗,直立或倾斜,有线形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密集的穗状花序,稀少为略疏松的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窄或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总苞片较小,卵形或狭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毛,边缘狭膜质,中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边宽膜质,内层总苞片椭圆形,半膜质,背面近无毛;雌花5-1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紫色,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反卷,叉端尖;两性花8一15朵,花冠管状,背面具黄色小腺点,檐部紫红色,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并有睫毛。

果:瘦果小,长圆状倒卵形。

花果期:8-10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该种广布于森林草原带的草原和草甸的伴生种,特别在大兴安岭以西西侧山麓,东北平原,固定沙丘,山前丘陵地区分布最广,属于温带中生植物。经常生长在河岸沙地、草甸、河谷,撂荒地上,也经常侵入耕地、路旁。在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群落中均能见到,经常是羊草草原狗肉地上、线叶菊杂类草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的伴生种。在局部低湿的草甸中可以形成小群聚。早春4月末返青,10月枯死。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北部)、台湾(中部高山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四川及贵州等省区;

多生于中或低海拔地区的山坡、灌丛、河湖岸边及路旁等,西北、华北地区还见于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河谷等地区。

蒙古、朝鲜、日本及苏联(西伯利亚)也有。

模式标本采自蒙古东北部至苏联贝加尔湖间。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蒙古蒿的适口性不高,在春季的幼苗马、牛、羊均采食,到了夏季由于该种枝茎粗硬,其他优良牧草均已长出,生长茂盛。因此,各种家畜基本不采食。但是到了秋季,特别是在下霜后和冬季,各种家畜均采食,但小家畜更喜食。刈割后调制干草饲养各种家畜均喜食。从其化学成分(表81)的含量分析,该种属营养中下等牧草。

全草入药,作“艾,”(家艾)的代用品,有温经、止血、散寒、祛湿等作用。另可提取芳香油,供化工工业用;全株作牲畜饲料,又可作纤维与造纸的原料。

【药 名】:蒙古蒿

【拼 音】:MENGGUHAO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蒙古蒿的叶。

【功 效】:祛风散寒、散瘀消肿、理气安胎。

【主 治】:治感冒咳嗽、皮肤湿疮、疥癣、痛经、胎动不安、功能性子宫出血、风寒外袭、表气郁闭、全身悉痛、发热恶寒、咳嗽咳痰、痰白清稀、苔薄白、脉浮紧、湿疮瘙痒、流产。

【性味归经】:辛、苦,温。肺、心、肝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2克。外用:炙患处。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

【拉丁名】: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 Fisch.

【考 证】:始载于《内蒙古中草药》。

【中药化学成分】:《化学学报》41 (8), 734, 1983):“鲜叶和嫩枝含挥发油,成分有2一甲基丁烯一(2一methyl一2一butene)、甲叉环戊烷(methylene cyclopentane)、a一侧柏烯(a一thujene)、a一蒎烯、莰烯等30个成分。”

查看全部

蒿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奇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侧根多数;根状茎稍粗,弯曲,斜向上。茎单生,高可达150厘米,具纵棱,…
  • 白莲蒿是菊科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植物。茎、枝初被微柔毛;叶下面初密被灰白色平贴柔毛;茎下部与中部叶长卵形、三角状卵形或长椭园状卵形;头状花序近球形,下垂; 瘦果窄圆状卵圆形或窄圆锥形;花果期8-10月。白莲蒿别名白蒿、万年珍珠蒿。白莲蒿产于中国山东境内各山地丘陵,现分布中国各地。白莲蒿喜阳、耐干旱,喜凉爽湿润气候,多生长在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白莲蒿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白莲蒿在药用价值方面,全草均可入药,味苦、辛,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胁痛.肠痈,小儿惊风,阴虚潮热,外伤出血。白莲蒿在经济价值方面,也可作牲畜饲料,羊、骆驼喜食,其次是马,牛多不采食。人们在春夏季采幼嫩的茎叶,洗净,用沸水焯后,可凉拌、炒食或做汤。
  • 猪毛蒿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枝幼被灰白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基生叶与营养枝叶两面被灰白色绢质柔毛,近圆形或长卵形;头状花序近球形,稀卵圆形;瘦果倒卵圆形或长圆形;花果期7-10月。猪毛蒿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台湾、湖北、广西、云南等地,日本、朝鲜、蒙古、苏联、欧洲等国家亦有分布。生于山坡、林缘、草原、黄土高原或荒漠边缘,耐干旱和瘠薄。猪毛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繁殖方法一般为种子繁殖。猪毛蒿基生叶、幼苗及幼叶等均可入药。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用于治疗黄疸尿少,温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症。采嫩茎叶或嫩苗洗净,经焯水,换清水漂洗后可炒食或凉拌。还可用于提取芳香油和饲用。
  • 荒野蒿是菊科蒿属小灌木状。主根稍粗大,木质,垂直;根状茎木质,粗大,具多枚营养枝。茎直立,多枚,…
  • 艾,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
  • 沙蒿是菊科蒿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主根明显,木质或半木质,侧根少数;根状茎稍粗,茎单生或少数,高3…
  • 菊科蒿属,叶片具有黄色斑点,散发芳香气味。株形良好,株高可达40cm,叶片羽状深裂,叶色黄绿相间,…
  • 蒌蒿,又称芦蒿、水蒿、柳蒿、泥蒿、水艾等,为菊科蒿属一种多年生或根茎性地生植物。蒌蒿具清香气味,…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