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鹃(学名: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外形似鸽,但稍细长。嘴强,嘴峰稍向下曲。翅具10枚初级飞羽。尾长阔,呈凸尾状,有8-10尾羽。脚短弱,具4趾,第1、4趾向后,趾不相并。雌雄外形大体相似,幼鸟羽色与成鸟不同。
有巢寄生的习性,自己不营巢,寄生于喜鹊等鸟类巢中产卵,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孵化后雏鸟将寄主雏鸟杀死,被寄主喂养至成熟。一般栖息于山林中、山旁平原、冬天常到平原地带以及限于树上活动。
分布于印度、东南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台湾岛、辽宁、河北、山东、河南、经秦岭至四川、西藏、云南、海南等地。
基本信息
鹰鹃头和颈侧灰色,眼先近白色。上体和两翅表面淡灰褐色;尾上覆羽较暗,具宽阔的次端斑和窄的近灰白色或棕白色端斑。尾灰褐色,具五道暗褐色和三道淡灰棕色带斑,尾基部还在覆羽下隐掩着一条白常单独活动,色带斑,初级飞羽内侧具多道白色横斑。颏暗灰色至近黑色,有一灰白色髭纹。其余下体白色。喉、胸具栗色和暗灰色纵纹,下胸及腹具较宽的暗褐色横斑。
幼鸟上体褐色,微具棕色横斑,下体除颏为黑色外,全为淡棕黄色。各羽中央具一宽的黑色纵纹或斑点,胸侧常具宽的横斑,两胁和覆腿羽具浓黑色横斑。
虹膜黄色至橙色,幼鸟褐色,眼睑橙色,嘴暗褐色。下嘴端部和嘴裂淡角绿色,脚橙色至角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135-168克,♀130-160克;体长♂353-405毫米,♀363-415毫米;嘴峰♂22-27毫米,♀24-28毫米;翅♂222-246毫米,♀221-236毫米;尾♂202-245毫米,♀190-230毫米;跗蹠♂23-27毫米,♀24-27毫米。 (注:♂雄性;♀雌性)
多见于山林中,高至海拔1600米,冬天常到平原地带。隐蔽于树木叶簇中鸣叫,白天或夜间都可听到。
常单独活动,多隐藏于树顶部枝叶间鸣叫。或穿梭子树干间由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飞行时先是快速拍翅飞翔,然后又滑翔。飞行姿式甚像雀鹰。鸣声清脆响亮,为三音节,其声似贵贵一阳,贵贵一阳。繁殖期间几乎整天都能听见它的叫声。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鳞翅目幼虫、蝗虫、蚂蚊和鞘翅目昆虫最为喜欢。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中国台湾,泰国,越南。旅鸟:巴基斯坦,新加坡。
鹰鹃分布图
中国自辽宁以南经秦岭至四川及西藏南部为夏候鸟,在云南和海南为留鸟。偶见于台湾。
繁殖期4-7月,自己不营巢。常将卵产于钩嘴鹛、喜鹊等鸟巢中。产1-2枚卵,卵为橄榄灰色,密布褐色细斑。卵的大小为19×26毫米,重4.6克。
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 sparverioides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注:鹰鹃图册网址
红翅凤头鹃:体长约38厘米,顶冠及凤头黑色,具显眼的直立凤头,背及尾黑色而带蓝色光泽,翅栗红色,…
褐翅鸦鹃,是鹃形目鸦鹃科鸦鹃属的鸟类。褐翅鸦鹃的身体为黑色;头颈和胸带蓝紫色金属光泽并具黑亮的羽干纹,…
小鸦鹃,是杜鹃科、鸦鹃属的中型鸟类,体长30-40厘米,外形似褐翅鸦鹃,通体黑色,肩和翅栗色,…
小杜鹃,是杜鹃科、杜鹃属的小型鸟类,体长24-26厘米,上体灰褐色,翼缘灰色。喉灰色,上胸沾棕,…
紫金鹃是一种羽色艳丽的小形杜鹃,体长约17厘米。雄鸟头、颈、胸和上体辉紫色,腹白色,…
小鸦鹃,是杜鹃科、鸦鹃属的中型鸟类,体长30-40厘米,外形似褐翅鸦鹃,通体黑色,肩和翅栗色,…
翠金鹃体长约17厘米,雄鸟上体辉绿色,头至背缀有很多棕栗色,…
黄嘴杜鹃:成鸟体长26-30厘米,体重55-56克。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上面是棕色,下面是黑色和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