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小鸦鹃

小鸦鹃(学名:Centropus bengalensis),是杜鹃科、鸦鹃属的中型鸟类,体长30-40厘米,外形似褐翅鸦鹃,通体黑色,肩和翅栗色,但体型较褐翅鸦鹃小,且翼下覆羽为红褐色或栗色。

小鸦鹃为留鸟,通常栖息于草地、灌木丛和矮树丛地带,喜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和小型动物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小鸦鹃广泛分布于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小鸦鹃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小鸦鹃

别名:

小毛鸡、小乌鸦…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鹃形目

科:

杜鹃科

属:

鸦鹃属

种:

小鸦鹃

亚种:

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小鸦鹃头、颈、上背及下体黑色,具深蓝色光泽和亮黑色羽干纹。下背和尾上覆羽淡黑色,具蓝色光泽;尾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和窄的白色尖端;肩、肩内侧和两翅栗色,翅端和内侧次级飞羽较暗褐,显露出淡栗色羽干。

小鸦鹃幼鸟头、颈和上背暗褐色,具白色羽干和棕色羽缘;腰至尾上覆羽为棕色和黑色横斑相间状,尾淡黑色,具棕色端斑。中央尾羽具棕白色横斑和棕色端斑。下体淡棕白色,羽干白色,胸和两胁暗色,两胁具暗褐色横斑。两翅栗色,翼下覆羽淡栗色,且杂有暗色细纹。

小鸦鹃的虹膜深红色,幼鸟黄褐色;嘴黑色,幼鸟角黄色,仅嘴基和尖端较黑;脚铅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85-140克,♀105-167克;体长♂301-380毫米,♀332-398毫米;嘴峰♂22-27毫米,♀24-30毫米;翅♂132-174毫米,♀142-181毫米;尾♂160-196毫米,早162-225毫米;跗蹠♂37-44毫米,♀40-47毫米。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小鸦鹃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鲍山脚平原地带的灌丛、草丛、果园和次生林中。


生活习性

小鸦鹃为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机智而隐蔽,稍有惊动,立即奔入稠茂的灌木丛或草丛中。主要以蝗虫、蝼蛄、金龟甲、椿象、白蚁、螳螂、蠡斯等昆虫和其它小型动物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鸣叫声为几声深沉空洞的“hoop”声,速度上升,音高下降,第二种叫声为一连串的“kroop-kroop-kroop”声。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越南。

旅鸟:斯里兰卡。

中国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安徽、河南、福建及台湾等省。 分布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小鸦鹃的繁殖期为3-8月。营巢于茂密的灌木丛、矮竹丛和其他植物丛中。巢主要以菖蒲、芒草和其他干草构成,形状为球形或椭圆形。通常置巢于灌木或小树枝杈上,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为1m左右。每窝产卵3-5枚,卵为卵圆形,白色无斑,大小为25-34毫米×21-25毫米。


亚种分化

(以上内容来自: )


保护现状

小鸦鹃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鸦鹃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km²,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上升,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查看全部

杜鹃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四声杜鹃:是中型鸟类,体长31-34厘米。头顶和后颈暗灰色;头侧浅灰,…
  • 大杜鹃:是普通杜鹃的中国亚种。体长约32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雄鸟上体纯暗灰色;两翅暗褐,翅缘…
  • 翠金鹃体长约17厘米,雄鸟上体辉绿色,头至背缀有很多棕栗色,…
  • 红翅凤头鹃:体长约38厘米,顶冠及凤头黑色,具显眼的直立凤头,背及尾黑色而带蓝色光泽,翅栗红色,…
  • 红翅凤头鹃:体长约38厘米,顶冠及凤头黑色,具显眼的直立凤头,背及尾黑色而带蓝色光泽,翅栗红色,…
  • 乌鹃:是杜鹃科、乌鹃属的小型鸟类,体长23-28厘米,通体黑色,尾呈浅叉状,…
  • 小鸦鹃,是杜鹃科、鸦鹃属的中型鸟类,体长30-40厘米,外形似褐翅鸦鹃,通体黑色,肩和翅栗色,…
  • 褐翅鸦鹃,是鹃形目鸦鹃科鸦鹃属的鸟类。褐翅鸦鹃的身体为黑色;头颈和胸带蓝紫色金属光泽并具黑亮的羽干纹,…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