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鹃(学名:Surniculus lugubris):是杜鹃科、乌鹃属的小型鸟类,体长23-28厘米,通体黑色,尾呈浅叉状,尾下覆羽和外侧尾羽具白色横斑,在黑色的尾部极为醒目。下体黑色,微带蓝色或辉绿色。虹膜褐色或绯红色,嘴黑色,脚灰蓝色。
乌鹃主要栖息于森林或平原较稀疏的林木间,在树上活动和栖息,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缅甸和中国。
基本信息
乌鹃是小型鸟类,通体大致黑色而具蓝色光泽。尾呈浅叉状,最外侧一对尾羽及尾下覆羽具白色横斑。初级飞羽第一枚的内侧有一块白斑;第三枚以内有一斜向的白色横斑横跨于内侧基部;翼缘也缀有白色。比较老的鸟枕部常有白色斑点。下体黑色,微带蓝色或辉绿色。虹膜褐色或绯红色,嘴黑色,脚灰蓝色。
幼鸟体色较淡,且缺少光泽,头、背、翅上覆羽和胸部具白色点斑和端斑。尾羽和尾下覆羽更多白色。
大小量度:体重♂25-55克,♀33-45克;体长♂238-277毫米,♀241-259毫米;嘴峰♂21-23毫米,♀21-22毫米;翅♂131-145毫米,♀130-142毫米;尾♂112-147毫米,♀126-147毫米;跗蹠♂16-19毫米,♀16-19毫米。(注:♂雄性;♀雌性)
乌鹃栖息于山地和平原茂密的森林中,也出现于林缘次生林、灌木林和耕地及村屯附近稀树荒坡地带。
乌鹃多单个或成对活动,常停息在乔木中上层顶枝间鸣叫,有时也活动于竹林中,主要在树上栖息和活动。飞行时无声无息,呈起伏地波浪式飞行,紧迫时也能快速地直线飞行。站立时姿式较垂直。鸣声为6音节,似口哨声,音阶渐次升高。有时亦发出“Wee一whip”的双音节声。
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吃毛虫等鳞翅耳昆虫,也吃甲虫、膜翅目和其它昆虫,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乌鹃的繁殖期为3-5月,自己不营巢孵卵,通常将卵产于卷尾、燕尾、山椒鸟、白喉红臀鹎、沼泽大尾莺等鸟的巢中,由别的鸟替它孵卵和育雏。卵呈短椭圆形,淡黄而有淡红色的点斑散布在上面。
Surniculus lugubris lugubris
Horsfield, 1821
乌鹃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乌鹃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绿嘴地鹃:体形似小鸦鹃,但羽色大致绿灰;嘴绿色,头侧眼的周围有一裸区;后爪弯曲。虹膜赤红色,…
紫金鹃是一种羽色艳丽的小形杜鹃,体长约17厘米。雄鸟头、颈、胸和上体辉紫色,腹白色,…
黄嘴杜鹃:成鸟体长26-30厘米,体重55-56克。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上面是棕色,下面是黑色和白色…
黑嘴美洲鹃,Coccyzus erythropthalmus,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
乌鹃:是杜鹃科、乌鹃属的小型鸟类,体长23-28厘米,通体黑色,尾呈浅叉状,…
棕腹杜鹃为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俗名棕腹鹰鹃、小鹰鹃。头顶、后颈、头侧、背和两翅表面石板灰色。虹膜橙…
小杜鹃,是杜鹃科、杜鹃属的小型鸟类,体长24-26厘米,上体灰褐色,翼缘灰色。喉灰色,上胸沾棕,…
褐翅鸦鹃,是鹃形目鸦鹃科鸦鹃属的鸟类。褐翅鸦鹃的身体为黑色;头颈和胸带蓝紫色金属光泽并具黑亮的羽干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