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棕三趾鹑

棕三趾鹑(学名:Turnix suscitator):属鹤形目三趾鹑科,体重54-70克;体长143-173毫米。体形和羽色与林三趾鹑和黄脚三趾鹑相似,雄鸟头上黑色,杂有褐色羽毛及白色斑点,背至尾羽褐色杂有灰褐色羽毛,喉、颈侧乳白色,杂有黑色细斑,上胸、胸侧淡黄褐色有黑色横斑。雌鸟红褐色较浓,脸、喉、前颈黑色有乳黄色斑点,胸侧橙褐色有黑色横斑。虹膜沙白色或灰黄色;嘴蓝灰色或灰褐色,尖端色淡;跗蹠和趾灰绿色,爪淡黄色。

栖息于平原至低山的疏林、竹林、草地和田野,以平原及沿海农田或荒原较为普遍。通常单独或成对行走觅食,人接近时会突然跃起飞行一段距离,再隐入草丛中。以杂草种子为主食。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次大陆到中国东南部、海南、台湾和日本。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棕三趾鹑

别名:

鹌鹑仔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鹤形目

科:

三趾鹑科

属:

三趾鹑属

种:

棕三趾鹑

亚种:

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雌性成鸟:头顶黑色,羽端具白色或皮黄色斑点;两肩及背暗灰褐色,具细小的棕栗色波状纹及黑色横斑,有时还具棕白色条纹;腰及尾上覆羽几纯黑色,亦具细小的棕栗色波状纹;尾羽与背同色。翅上覆羽和最内侧次级飞羽与背同色,具淡棕白色和黑色相间的宽斑;飞羽暗褐色,最外侧2枚初级飞羽外翈羽缘棕白色。眼先、眼周及两颊棕白,有黑色近端带斑。颏、喉及上胸黑色;颈侧、胸侧及下胸皮黄色,具宽阔的黑色横斑;其余下体包括尾下覆羽白色而缀淡橙褐色,或为淡棕褐色。

雄性成鸟:与雌鸟相似,但体形稍小。颏、喉不是黑色而是白色,胸部皮黄色,具宽阔的黑色横斑。

幼鸟:似雌鸟,但上体褐色较著,下体淡皮黄至近白色,颏、喉及上胸为白色。

虹膜沙白色或灰黄色;嘴蓝灰色或灰褐色,尖端色淡;跗蹠和趾灰绿色,爪淡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54-56克,♀60-70克;体长♂143-156毫米,♀148-173毫米;嘴峰♂12-13毫米,♀12-14毫米;翅♂80毫米,♀81-86毫米;尾♂30-31毫米,♀30-38毫米;跗蹠♂22毫米,♀22-24毫米。(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主要活动在林缘疏林、灌丛、草坡、稻田和耕地附近的山坡草丛和灌丛中,有时甚至到村镇附近。也居住干草原和耕地,包括甘蔗、茶叶和咖啡种植园。还经常在灌木和次生林的地区,普遍活动在低于海拔300米的地区,在东南亚也可以上到1650米的高度,在喜马拉雅山脉接壤的地区甚至高达2500米。


生活习性

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小而机警。通常藏匿在地上草丛和灌丛中活动,遇到危险时亦多通过迅速奔跑逃离。一般很少起飞。行走觅食,人接近时会突然跃起飞行一段距离,再隐入草丛中。对居住地到确切目标有明确路线,在恶劣条件下也能通过小道行走搜寻。在马来西亚,一些报告表明,这是一种有能力进行夜间活动的鸟类。 [4-5]

一般在草地和落叶中收寻食物,吃青草、杂草、种子、昆虫和蜗牛。像所有的三趾鹑,在挖淤泥或松散的泥土从中寻找食物,穿梭在各探寻点之间。 [4-5]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

来源不确定:巴基斯坦。

中国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台湾。

棕三趾鹑分布图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因地区而异,在东南亚大陆从12月到来年9月,在菲律宾在9月至来年2月,在日本,繁殖高峰期发生在4-5月。然而,产卵的或多或少取决于天气条件,雨水过重或者条件太干燥,这种鸟可以暂停繁殖。营巢于草丛和灌丛中,巢位于地上凹处,巢是由草铺成的浅杯状,通常在上面放置一蓬草丛形成圆顶状,有一小门进入。雌鸟通常一巢产4枚灰色的卵,卵呈梨形,淡黄色或黄灰色,但有时卵为薰衣草色和部分暗紫色,上面有大量橄榄褐色的斑点纹,尤以钝端斑点较多。卵的大小为22-23毫米×19-22毫米。孵化期长达12-16天,幼鸟40-80天长成成鸟。雌鸟是一妻多夫,同时保持与几个伙伴合作。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全球数量规模尚未量化,但据报道该物种非常普遍。 全部数量估计数包括:中国平均10,000-100,000种繁殖对,中国台湾平均10,000-100,000种繁殖对和日本平均100-10,000种繁殖对。

趋势理由:由于持续的栖息地退化,但正在创造适宜栖息地的新区域,人们认为该物种的数量正在增加(del Hoyo等,1996)。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三趾鹑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红嘴巨鸥,大型水鸟,体长47~55厘米。夏羽前额、头顶、枕和冠羽黑色。后颈、尾上覆羽和尾白色,…
  • 黑剪嘴鸥:是鸟纲、鸥科的物种。雄鸟体型往往比雌鸟大。雄鸟约365克,雌鸟平均265克,…
  • 黑翅长脚鹬是鸻形目反嘴鹬科长脚鹬属鸟类,别名有红腿娘子、高跷鸻。体长35-40厘米,两脚特长。…
  • 阔嘴鹬是涉禽,体长17厘米。特征为翼角常具明显的黑色块斑并具双眉纹。与黑腹滨鹬平滑下弯的嘴相比,…
  • 金鸻是鸻科、斑鸻属鸟类,属中型涉禽。体重98-140克,体长230-252毫米。…
  • 金眶鸻是一种小型鸻科鸟,体重28-48克,体长153-183毫米。上体沙褐色,下体白色。…
  • 鹮嘴鹬体长40厘米,是一种灰、黑及白色鹬。识别特征为腿及嘴红色,嘴长且下弯。…
  • 红脚鹬:体长28厘米,上体褐灰,下体白色,胸具褐色纵纹。飞行时腰部白色明显,次级飞羽具明显白色外缘。…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