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鳾是一种小型鸣禽,也是一种北美洲的小型燕雀,体长约15.5厘米。成鸟从头到後颈处为黑色,其他上体部份为浅蓝灰色,覆羽为黑色,上有微细的色带,而三级飞羽则是浅灰黑色的,外部尾巴的羽毛为黑色的,并且伴有白色间条,面部及腹部为白色。它是惟一的鳾科动物中被白色面部包围着黑色的眼睛。其外部尾巴的羽毛为黑色,并且有白色间条。雌雄鸟颜色相似。肢部很短,但爪则很长,具有短翅膀与短尾巴。
白胸鳾图册网址
基本信息
主要在北美洲的落叶阔树林里繁衍,也栖息于落叶混交林,包括橡树林地、果园、公园、郊区的花园和墓地,主要活动于低地,一般在海拔1,600米以下,在天然或啄木鸟造成的树洞里筑巢,是北美洲庄园里的常见访客。它们是留鸟,并不会随季节迁徙,只会在极严寒的冬季才会迁往南方过冬。
在冬季时通常会集小群飞行。在树干及大树枝上进食,这是因为其会将树皮拨下,找寻其内的昆虫来食用,此外,其亦食用树木的果实,所以它们有一个像鎚子般的硬喙。肢部很短,但爪则很长,所以能在树干上下左右活动捕食,头朝下尾巴向上是它们的专长,其它鸟类则无法做到。
白胸鳾经常储存食物,在其领地内有点随意的将一些树皮,地衣,苔藓或雪用来覆盖种子和昆虫等食品。领地意识非常强,追逐其他进入自己领地的红胸鳾或白胸鳾,会激动地扇动它们的尾巴,抖动翅膀,或提高背部的羽毛。在冬季合群,加入红胸鳾、白胸鳾及其他觅食的山雀的鸟群。
主要食物包括象鼻虫及幼虫,钻木甲虫的幼虫,甲虫,树斗,介壳虫,蚂蚁,虫瘿蝇的幼虫,毛虫(包括吉普赛飞蛾和帐篷毛虫),叩甲虫和蜘蛛。也吃种子和坚果,包括橡子,山楂,葵花子,有时吃农作物,如玉米、葵花子、花生、甚至羊油和花生酱。
它们的叫声为带鼻音的“kri-kri-kri”。
title=白胸鳾分布图 style=right src=32fa828ba61ea8d3c68c36a2970a304e241f58ed data-layout=right 分布于加拿大,墨西哥,美国。
在树洞里筑巢,选择适合的成熟或腐烂的树木,如橡木,榉木和北美东部的山核桃树。一夫一妻制,对形成后,即建巢洞,通常在高树上离地面3-12米处,内衬树皮、碎草,精草等。每巢产5-9枚白色的卵,上面有红褐色斑点,平均大小是19×14毫米。雌鸟孵化约13至14天,雏鸟从孵化到羽毛丰满需要18至26天,这期间雄鸟帮助哺养小鸟。幼鸟一旦独立,会离开离开成鸟建立自己的领地。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白胸鳾华盛顿亚种
Sitta carolinensis aculeata
2.
白胸鳾圣偑德罗亚种
Sitta carolinensis alexandrae
3.
白胸鳾指名亚种
Sitta carolinensis carolinensis
4.
白胸鳾格雷罗亚种
Sitta carolinensis kinneari
5.
白胸鳾圣卢卡斯亚种
Sitta carolinensis lagunae
6.
白胸鳾墨西哥亚种
Sitta carolinensis mexicana
7.
白胸鳾洛矶山亚种
Sitta carolinensis nelsoni
8.
白胸鳾得克萨斯亚种
Sitta carolinensis oberholseri
9.
白胸鳾喀斯喀特山亚种
Sitta carolinensis tenuissima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
草蜢沙鹀属小型鸣禽,这些鸟都比较小,平头,短尾巴。通常在草地或沼泽地活动。主食多是昆虫类。与雀科的…
灰头钩嘴鹛,是画眉科钩嘴鹛属的一种,分布于东南亚一带。…
新疆歌鸲是雀形目鹟科歌鸲属鸟类,又名夜莺,夜歌鸲。成鸟全头顶和头侧淡棕褐色,眼先微微泛白,…
白冠带鹀,拉丁学名Zonotrichia leucophrys是鹀科、带鹀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巴哈马,…
棕臀凤鹛,拉丁学名Yuhina occipitalis,脊索动物门,…
橙斑翅柳莺小型鸟类,体长9~12厘米。头顶暗绿色具不明显的淡黄色中央冠纹,眉纹黄绿色,贯眼纹黑色。…
白翅交嘴雀为雀科交嘴雀属的鸟类。分布于欧洲和阿拉斯加、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及中国大陆的东北与华北等地,…
台湾紫啸鸫全长约280毫米。除胸、腹和翼的覆羽有蓝色光泽外,其余体羽均为紫蓝色。栖于海拔2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