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乳浆大戟

乳浆大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猫眼草,烂疤眼(俗称),华北大戟(秦岭植物志),新疆大戟(中国沙漠植物志),太鲁阁大戟(台湾植物志),岷县大戟(云南植物研究),东北大戟,松叶乳汁大戟,宽叶乳浆大戟(东北草本植物志),乳浆草(北京植物志)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乳浆大戟

别名:

猫眼草、烂疤眼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大戟目

亚目:

大戟亚目

科:

大戟科

亚科:

大戟亚科

族:

大戟族

属:

大戟属

亚属:

乳浆大戟亚属

分布区域:

中国,欧亚大陆

组:

乳浆大戟组

形态特征

乳浆大戟为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长20厘米以上,直径3-5(6)毫米,不分枝或分枝,常曲折,褐色或黑褐色。茎单生或丛生,单生时自基部多分枝,高30-60厘米,直径3-5毫米;不育枝常发自基部,较矮,有时发自叶腋。叶线形至卵形,变化极不稳定,长2-7厘米,宽4-7毫米,先端尖或钝尖,基部楔形至平截;无叶柄;不育枝叶常为松针状,长2-3厘米,直径约1毫米;无柄;总苞叶3-5枚,与茎生叶同形;伞幅3-5,长2-4(5)厘米;苞叶2枚,常为肾形,少为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2毫米,宽4-10毫米,先端渐尖或近圆,基部近平截。

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的顶端,基部无柄;总苞钟状,高约3毫米,直径2.5-3.0毫米,边缘5裂,裂片半圆形至三角形,边缘及内侧被毛;腺体4,新月形,两端具角,角长而尖或短而钝,变异幅度较大,褐色。雄花多枚,苞片宽线形,无毛;雌花1枚,子房柄明显伸出总苞之外;子房光滑无毛;花柱3,分离;柱头2裂。

蒴果三棱状球形,长与直径均5-6毫米,具3个纵沟;花柱宿存;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卵球状,长2.5-3.0毫米,直径2.0-2.5毫米,成熟时黄褐色;种阜盾状,无柄。花果期4-10月。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全国(除海南、贵州、云南和西藏外)。生于路旁、杂草丛、山坡、林下、河沟边、荒山、沙丘及草地。广布于欧亚大陆,且归化于北美。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本种提示

本种是国产大戟属植物中分布最广、变异幅度最大的种之一,常因复杂的生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诸如叶型、苞叶形状、植物体大小,不育枝存在与否、腺体两角的尖锐程度等均不稳定;但其主要识别特征是:直根系,没有念珠状根和不定根(与甘遂和钩腺大戟相异);总苞钟状,5裂,腺体4(与土瓜狼毒相异);花序基部无柄(与宽叶大戟相异)。因此,本种在国产乳汁大戟中是易于识别的。

刘慎谔(1931)记载察哈尔(今河北)所产的 E. cyparissioides Turcz. 经鉴定属本种。后一名称属于裸名,在 Kew Index 上查不到该名 Oudejians(1990)在世界大戟属名录中记载为刘慎谔替 Turczaninow 发表,但无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故怀疑是 E. esula var. cyparissioides Boiss, (1862); 即使如此,本种亦不属有效发表,因已有西非产的一种用了此名,即 E. cyparissioides Pax (1894) 在先(早于1931)。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全草(猫眼草):苦,凉。有毒。利尿消肿,拔毒止痒。用于四肢浮肿,小便淋痛不利,疟疾;外用于瘰疬,疮癣瘙痒。

【蒙药】全草治水肿,小便不利,疟疾;外用治瘰疬,肿毒,疥癣《蒙植药志》。【达斡尔药】temee mek:根治肺结核,骨结核,各种恶疮 [2]

查看全部

大戟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虎刺梅:别称铁海棠,是蔓生灌木植物。茎多分枝,长60-100厘米,直径5-10毫米,具纵棱,密生硬…
  • 飞扬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味辛、酸,性凉;有小毒。…
  • 泽漆,中药名。为大戟科大戟属草本植物泽漆的地上部分。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全草,…
  • 龙骨柱,拉丁学名Euphorbia trigona,又叫龙骨,植株三棱形状。
  • 多肉植物对水十分敏感,浇水不匀或过多会引起腐烂,…
  • 地锦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其性味辛平,…
  • 斑地锦是大戟科,大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纤细,茎匍匐,叶片对生,长椭圆形至肾状长圆形,先端钝,基部…
  • 银边翠是大戟科、大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纤细,极多分枝;茎基部极多分枝,叶互生,椭圆形,具小尖头,…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