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粉红胸鹨

粉红胸鹨(学名:Anthus roseatus):属小型鸣禽,体重18-27克,体长13-18厘米。非繁殖期粉皮黄色的粗眉线明显,背灰而具黑色粗纵纹,胸及两胁具浓密的黑色点斑或纵纹。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色较淡,呈角褐色;跗蹠和趾褐色。上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野外停栖时,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

甚常见于海拔2700-4400米的高山草甸及多草的高原。越冬下至稻田。通常藏隐于近溪流处。比多数鹨姿势较平。主要栖息于山地、林缘、灌丛、草原、河谷地带。多成对或10几只小群活,性活跃,不停地在地上或灌丛中觅食。食物主要为有鞘翅目昆虫、鳞翅目幼虫及膜翅目昆虫,兼食一些植物性种子。分布于阿富汗东部、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喜马拉雅山南坡,冬季也出现于印度阿萨姆、缅甸及越南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粉红胸鹨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亚目:

鸣禽亚目

科:

鹡鸰科

属:

鹨属

种:

粉红胸鹨

亚种:

无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粉红胸鹨体眉纹显著。繁殖期下体粉红而几无纵纹,眉纹粉红。非繁殖期粉皮黄色的粗眉线明显,背灰而具黑色粗纵纹,胸及两胁具浓密的黑色点斑或纵纹。上体橄榄灰色或绿褐色;头顶和背具明显的黑褐色纵纹,头部纵纹较细窄,背部纵纹较宽粗,腰和尾上覆羽无纵纹、纯橄榄灰色。肩羽具褐白色狭缘,最外侧一对尾羽端部具较大的楔状白斑;两翼暗褐色,各心均具灰白色海藻橄榄绿色羽缘,大和中覆羽端橄榄灰白色,并形成两道翼斑;眉纹白色沾粉红,头侧暗灰色;自颏至胸部淡灰葡萄红色;下体余部乳白色或棕白色,也有呈黄褐色的;胸和两胁具深色纵纹,腋羽柠檬黄色。后爪较直、长约12厘米。

冬羽上体较多橄榄灰色、黑色纵纹较著,下体颏至胸灰棕色微沾葡萄红色,胸和两胁均具黑色纵纹。

幼鸟和成鸟大致相似,但体色较淡,胸部纵纹亦较细密而淡。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色较淡,呈角褐色;跗蹠和趾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9-27克,♀18-26克;体长♂130-179毫米,♀130-176毫米;嘴峰♂12-14毫米,♀12-14毫米;翅♂77-93毫米,♀78-88毫米;尾♂56-77毫米,♀58-72毫米;跗蹠♂21-25毫米,♀21-25毫米。(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夏季主要栖息于山地灌丛、高原草地、沼泽、河谷、草原等开阔环境,海拔高度多在2000米以上,最高可达4500米左右,冬季多下到山脚平原、草地、林缘、河坝、耕地、水稻田以及附近疏林中。


生活习性

粉红胸鹨在中国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南部一带主要为留鸟,在中国其他地区为夏候鸟。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在中国南北之间进行迁徙。通常4月中下旬迁到北部繁殖地,10月开始南迁。

性活泼,不畏人。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也集成小群。常在草地或稀疏的灌丛中奔跑觅食,受惊扰时则飞至附近树上。

繁殖期主要以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为食,非繁殖期则主要以各种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所吃植物种类主要有禾本科、沙草科、茜草科种子、蓼子、胡颓子、野葡萄、谷粒等。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大韩民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来源不明:阿富汗。

越冬至印度北部的平原地带。繁殖从中国新疆西部的青藏高原边缘东至山西及河北,南至四川及湖北。南迁越冬至西藏东南部、云南。有迷鸟至海南岛。

粉红胸鹨分布图

分布于新疆西部、南部,甘肃北部、西部,宁夏,青海东北部、东南部、柴达木盆地,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东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陕西太白山,山西北部五台山,河北,北京,小五台山,西藏南部聂拉木、错那、春丕河谷、昌都地区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部、东南部,福建和海南岛等地(夏候鸟);部分留居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等地为留鸟。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通常为7月。随营巢地区的海拔高度不同,营巢开始的早晚略有差异。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通常营巢于林缘及林间空地,河边或湖畔草地上,也在沼泽或水域附近草地和农田地边营巢。巢多置于草丛旁或草丛中地上凹坑内,借助草丛的掩护一般不易发现。巢呈杯状,由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垫以兽毛、羽毛、枯草叶、枯草茎。每窝产卵3-5枚,多为4枚,卵的大小为19.5-24.1毫米×14-16.4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鹨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