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地耳蕨

地耳蕨(学名:Quercifilix zeylanica (Houtt.) Cop.)是叉蕨科、地耳蕨属小型土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20厘米。根状茎纤细,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膜质,褐棕色并稍有光泽。叶疏生,不育叶叶柄纤细,暗禾秆色,上面有浅沟,能育叶叶柄下部疏被鳞片,叶二型,不育叶三角椭圆形,先端钝圆,羽片对生,平展,有短柄,三角形,羽片三叉,顶生羽片线形,侧生羽片对生,有短柄,线形,叶脉联结成近六角形网眼,叶纸质,干后褐色,孢子囊汇合成线形,无囊群盖。

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也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和波利尼西亚等热带地区。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的林下或溪旁疏阴潮湿的地上或岩石上。

地耳蕨的根状茎或全草入药。味微苦、涩,性凉。归小肠经。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痢疾,小儿泄泻,淋浊,便血。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地耳蕨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纲:

蕨纲

亚纲:

薄囊蕨亚纲

目:

真蕨目

科:

叉蕨科

属:

地耳蕨属

种:

地耳蕨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小型土生植物。 植株高10-20厘米。根状茎长,横走,纤细,粗2-3毫米,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先端纤维状,边缘有疏睫毛,膜质,褐棕色并稍有光泽。叶疏生,相距5-10毫米;不育叶叶柄长3-5厘米,纤细,基部粗仅约1,5毫米,暗禾秆色,上面有浅沟,基部密被鳞片,向上部密被有关节的开展的淡棕色长毛;能育叶叶柄长10-18厘米,下部疏被鳞片,向上几光滑无毛;叶二型;不育叶三角椭圆形,长6-9厘米,基部宽2.5-3.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戟状并为心形,两侧边缘有波状的圆裂片,或为浅波状至近全缘,通常基部有一对分离的羽片,羽片对生,平展,有短柄,三角形,长1-2.5厘米,基部宽1-2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圆截形至浅心形,基部两侧有钝圆的耳状裂片,边缘浅波状至近全缘;能育叶强度缩狭,羽片三叉,顶生羽片线形,长5-7厘米,基部宽2-3毫米,柄长约1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上部边缘浅波状,下部羽状浅裂形成几对远离的钝圆裂片,侧生羽片对生,斜向上,有短柄,线形,长1-2厘米,宽2-3毫米,先端钝,基部下侧有一较短的分叉,边缘浅波状。叶脉联结成近六角形网眼,有分叉或单一的内藏小脉或无内藏小脉,两面均不明显;羽轴及侧脉暗禾秆色,上面光滑,下面密被有关节的淡棕色长毛。叶纸质,干后褐色,上面疏被早落的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下面几光滑,叶缘密被有关节的淡棕色长睫毛。孢子囊汇合成线形,成熟时满布于能育叶下面,无囊群盖。


生长环境

地耳蕨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的林下或溪旁疏阴潮湿的地上或岩石上。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台湾(乌来)、福建(龙岩)、广东(南海、西樵山、广州,白云山、高要、鼎湖山、博罗、罗浮山、宝安)、海南(儋县、沙煲山、老道山、乐东、尖峰岭、昌江、佳切山)、广西(龙州、田林、百色)、贵州(册亨)、云南(西双版纳、佛海、思茅、河口、广南)。也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和波利尼西亚等热带地区。


生长习性

孢子萌发:15天左右,孢子吸水膨胀,孢子内充满一个巨大的油滴,在裂缝处开始萌发,萌发出两个细胞,较大的一个是原叶体母细胞,另一个较小的细胞是假根,萌发的初生假根和原叶体母细胞成钝角,孢子萌发类型为向心型。

丝状体:原叶体细胞继续生长,生长为2-5个丝状体细胞,直径约为39.2-52.3微米,丝状体细胞圆桶状,丝状体有时呈两列生长,在先端细胞上开始两次斜分裂,分裂后形成倒三角型的顶端细胞。

片状体:楔形细胞不断向两端或呈两列分裂,形成长条状或长方形的片状体,底端有营养繁殖的趋势。原叶体:在这个阶段,多细胞的分生组织出现,原叶体形成了两侧对称的心脏型,在此阶段,原叶体边缘有毛状体出现,为单细胞乳突状毛状体,底部仍保持有单列细胞,有营养繁殖的趋势。

成熟原叶体:65天左右,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两侧对称的心脏型,横轴为1.05-1.3毫米。纵轴为0.72-0.9毫米,横轴稍长于纵轴。原叶体两翼平展,假根分布在底部,假根直径约为6.7-14.3微米,原叶体的发育方式为三叉蕨型,原叶体表面充满叶绿体,叶绿体近圆形。

性器官:颈卵器分布在原叶体表面,生长点下方,侧面观为长方形,成熟时颈卵器打开,呈打开状态,顶面观呈矩圆形,颈卵器高约为76.3-85.2微米,直径约为42.4-51.3微米,颈卵器老化时呈黄褐色。精子器有时存在假根丛中,顶面观呈圆形,直径约为76.3-85.2微米。

毛状体:毛状体有三种类型:①单细胞乳突状毛状体:基部不膨大,长约34.2-51.1微米,直径约24.3-35.6微米,分布在原叶体边缘及表面;②多细胞乳突状毛状体:分布在生长点下方,呈乳突状,有2-3层细胞;③二叉分支毛状体:数量很少,分布在原叶体表面,毛状体的柄部有2或3个细胞。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地耳蕨的根状茎或全草入药。味微苦、涩,性凉。归小肠经。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痢疾,小儿泄泻,淋浊,便血。

三叉蕨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