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白眼潜鸭

白眼潜鸭(学名:Aythya nyroca)属中型潜鸭,个体比红头潜鸭小,和凤头潜鸭差不多。体长33-43厘米,体重0.5千克以上不到1千克。雄鸟头、颈、胸暗栗色,颈基部有一不明显的黑褐色领环;眼白色,上体暗褐色,上腹和尾下覆羽白色,翼镜和翼下覆羽亦为白色,两胁红褐色,肛区两侧黑色。雌鸟与雄鸟基本相似,但色较暗些。在水中时腹部白色虽不可见,但头、颈、胸和两胁的暗栗色,以及肛区两侧的黑色和尾下白色形成明显对照。飞翔时腹中部和翅上翅下白斑与暗色体羽亦形成强烈对比,反差强烈,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栖居于沼泽及淡水湖泊。冬季也活动于河口及沿海泻湖。怯生谨慎,成对或成小群。繁殖在德国、匈牙利、波兰、西班牙、希腊、摩洛哥等欧洲中部、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往东到土耳其、克什米尔、伊朗、外高加索,一直到西伯利亚西南部;越冬在缅甸、印度北部和中部、孟加拉国、伊拉克、伊朗南部、埃及和地中海沿岸。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白眼潜鸭

别名:

白眼凫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潜鸭属

种:

白眼潜鸭

亚种:

无亚种

保护级别:

近危 标准

外形特征

白眼潜鸭雄鸟头、颈浓栗色,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颈部有一明显的黑褐色领环。上体黑褐色,上背和肩有不明显的棕色虫蠹状斑,或具棕色端边。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白色,端部黑褐色,形成宽阔的白色翼镜和翼镜后缘的黑褐色横带;外侧初级飞羽端部和羽缘暗褐色;三级飞羽黑褐色,并具绿色光泽。腰和尾上覆羽黑色。胸浓栗色,两胁栗褐色,上腹白色,下腹淡棕褐色,肛区两侧黑色,尾下覆羽白色。

雌鸟头和项棕褐色,头顶和颈较暗,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喉部亦杂有白色。上体暗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背和肩具棕褐色羽缘。两翅同雄鸟,亦具宽阔的白色翼镜。上胸棕褐色,下胸灰白而杂以不明显的棕斑。上腹灰白色,下腹褐色,羽缘白色。两胁褐色,具棕色端斑,尾下覆羽白色。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头的两侧和前颈较淡,较多皮黄色。两胁和上体具淡色羽缘。

虹膜雄鸟银白色,雌鸟灰褐色。嘴黑灰色或黑色,跗蹠银灰色或黑色和橄榄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550-750克,♀490-650克;体长♂371-430毫米,♀330-410毫米;嘴峰♂37-40毫米,♀35-39毫米;翅♂172-192毫米,♀167-187毫米;尾♂30-32毫米,♀30-32毫米;跗蹠♂47-62毫米,♀50-63毫米。(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开阔地区富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大的湖泊、水流缓慢的江河、河口、海湾和河口三角洲。


生活习性

属迁徙性鸟类。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繁殖地。10月初至10月中旬从繁殖地开始南迁。迁徙时成群,常成十多只至几十只的小群,很少有上百只的大群。

白眼潜鸭是古北界南部典型的淡水潜鸭,极善潜水,但在水下停留时间不长。常在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水面活动,并潜伏于其中。性胆小而机警,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仅在繁殖后的换羽期和迁徙期才集成较大的群体。

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要为各类水生植物的球茎、叶、芽、嫩枝和种子。也食动物性食物如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蠕虫以及蛙和小鱼等。常在水边浅水处植物茂盛的地方觅食。觅食活动主要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多在岸上休息或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上睡觉。觅食方式主要靠潜水取食,一般多在水不太深的地方,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将头伸入水,或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白眼潜鸭迁到繁殖地时已基本成对,繁殖期4-6月。通常营巢于水边浅水处芦苇丛或蒲草丛中,属浮巢,通常漂浮于水草丛间或半固定于水草上,可随水面涨落而起落。也营巢于水域附近草地上。巢由干的植物茎叶构成,内垫有大量绒羽。每窝产卵通常7-11枚,偶尔有多至14枚的。刚产出的卵淡绿色或乳白色,以后逐渐变为淡褐色,大小为44.8-47.9毫米×35-37毫米,平均47毫米×36.2毫米。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前往换羽地换羽,孵化期25-28天。雏鸟早成性,在雌鸟抚育下经过50-60天即能飞翔。


分布范围

白眼潜鸭分布图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国、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苏丹、西班牙、苏丹、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联酋、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撒哈拉。

旅鸟:巴林、贝宁、百慕达、布基纳法索、佛得角、丹麦、芬兰、加纳、香港、爱尔兰、日本、马尔代夫、挪威、塞舌尔、塞拉利昂、西班牙、瑞典、乌干达、英国。

不确定的起源:喀麦隆,多哥。

查看全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20年10月,国家林草局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于白眼潜鸭等45种野生动物,《通知》明确要求要积极引导有关养殖户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养殖活动,并按有关规定完成处置工作。确需适量保留种源用于科学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论证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并严格履行相关手续。 [4-5]

白眼潜鸭在中国内蒙古和西北地区曾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潜鸭,但已经很少见。据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国仅见到1040只。白眼潜鸭在全球的种群数量还是较丰富的,在欧洲据1970年调查,在原苏联地区约有14万只,在黑海和地中海地区越冬种群数量估计有75000只,在里海和土库曼地区有45000只。在亚洲,据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西亚1251只,南亚5131只,东亚1040只,东南亚1460只。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全球总的种群数量约6万只,是易受伤害种群。

查看全部

潜鸭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红头潜鸭为鸟纲雁形目鸭科潜鸭属动物,又名红头鸭,矶凫,体长约46厘米;雄鸟头部栗红色,胸部黑色,…
  • 北京鸭,北京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北京鸭有400多年的历史,早期伴随明朝迁都北上,漕运繁忙,…
  • 凤头潜鸭又名泽凫、凤头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中型潜水鸭。其体长约40厘米;雌雄均有长的辫状冠羽,…
  • 针尾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动物。体长约75厘米的大型戏水鸭,雄鸟头暗褐色,颈侧有白色纹路,…
  • 斑嘴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鸟类。李文华,旭日干,中国自然资源通典 辽宁卷,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第361页雄鸟体羽大部棕褐色;嘴蓝黑色,先端黄色,嘴基至耳区贯眼线黑褐色;虹膜黑褐色,外圈橙黄色;眉纹黄白色,头顶、额、枕部暗棕褐色;上背灰褐色,下背褐色;翼镜蓝绿色带紫色金属光泽;胸部棕白色杂褐色斑,腹褐色;腰、尾上覆羽、尾羽黑褐色,尾下覆羽黑色;跗蹠和趾棕黄色,爪黑色。雌鸟嘴端黄斑不明显,下体自胸以下淡白色,杂暗色斑。因嘴端有黄斑而得名。斑嘴鸭分布于中国各省区,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塘及沼泽等湿地中。善游泳、行走,游泳时尾露出水面,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和其他鸭类混群。主食植物的种子、嫩芽和幼苗等植物性食物,也食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繁殖期5—7月,以干草和绒羽在岸边草丛中做巢,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8—14枚,孵化期24天。斑嘴鸭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
  • 灰雁:体长70-90厘米,翼展147-182厘米,体重2.5-4千克,寿命17年。体大而肥胖。…
  • 小天鹅为大型水禽,体长110~130厘米,体重4~7千克,雌鸟略小。它与大天鹅在体形上非常相似,同…
  • 针尾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动物。体长约75厘米的大型戏水鸭,雄鸟头暗褐色,颈侧有白色纹路,…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