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学名:Aythya baeri):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体圆,头大,雄鸟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眼白色。上体黑褐色,下背和两肩杂以褐色虫蠹状斑,腹部白色,与胸部栗色截然分开,并向上扩展到两胁前面,下腹杂有褐斑;两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雌鸟体羽纯褐色。

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

2015年3月,全球仅存500只不到的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在中国成都平原现身。 2019年2月16日,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山东高密一处水库中被观鸟爱好者发现。青头潜鸭为全球极危物种,数量不足1000只。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青头潜鸭

别名:

白目凫、东方白…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潜鸭属

种:

青头潜鸭

亚种:

无亚种

保护级别:

极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青头潜鸭雄鸟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眼白色。上体黑褐色,下背和两肩杂以褐色虫蠹状斑,初级飞羽羽端和外侧暗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内侧近灰色,以后4枚灰白色,第5枚开始整个初级飞羽全为灰白色,仅端部黑褐色。次级飞羽白色,端部暗褐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翼镜和暗褐色后缘,三级飞羽暗褐色,并具绿色光泽;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下体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胸部暗栗色,腹部白色,与胸部栗色截然分开,并向上扩展到两胁前面,下腹杂有褐斑;两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全为白色。

雌鸟头和颈黑褐色,头侧、颈侧棕褐色,眼先与嘴基之间有一栗红色近似圆形斑,眼褐色或淡黄色。前颈和喉也为褐色,稍杂以白色斑点;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上体暗褐色,背和两肩羽缘较淡;两翅、腰和尾上尾下覆羽与雄鸟相同。胸淡棕褐色,具淡色羽缘;腹白色,下腹杂以褐色斑;两胁褐色,具白色端斑。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体色较暗,头颈为暗皮黄褐色,胸红褐色,腹白色,缀有褐色,两胁前面白色更明显。

虹膜雄鸟白色,雌鸟褐色或淡黄色;嘴深灰色,嘴基和嘴甲黑色,跗蹠铅灰色。

大小量度:体重♂500-730克,♀590-655克;体长♂430-470毫米,♀420-734毫米;嘴峰♂38-74毫米,♀40-47毫米;翅♂186-203毫米,♀191-205毫米;尾♂53-60毫米,♀51-67毫米;跗蹠32-35毫米,♀32-35毫米。(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富有芦苇和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小湖中,在山区森林地带多水草的小型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也常出入。冬季多栖息在大的湖泊、江河、海湾、河口、水塘和沿海沼泽地带。不喜欢水流湍急的河流。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水边水生植物丛中或附近水面上。


生活习性

青头潜鸭为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中旬即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秋季于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少数迟至11月初。迁徙时集成10余只或数十只的小群飞行,队形常呈楔形。飞行高度一般不高,多呈低空飞行。

秋季和冬季也集成数十只甚至近百只的大群。有时也与凤头潜鸭或其他潜鸭混群栖息。性胆怯、翅强而有力,飞行甚快、也能很快的在地上行走。善潜水和游泳,在水面起飞也甚灵活。受惊时能立刻从水面冲起。

主要以各种水草的根、叶、茎和种子等为食,也吃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甲壳类、蛙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潜水,但也能在水边浅水处直接伸头摄食。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旅鸟:日本、大韩民国、巴基斯坦、菲律宾。

产地不确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越冬在朝鲜、日本、缅甸、印度、泰国、孟加拉国等亚洲东部和西南部地区。中国主要繁殖于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河北东北部等地区,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以及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偶尔飘泊到台湾省。

青头潜鸭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7月。也有少数迟至8月初。营巢于水边地上草丛中或水边浅水处芦苇丛和蒲草丛中。巢用干草构成。每窝产卵6-9枚。卵为淡黄色或淡褐色,大小为27-40毫米×50-55毫米。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前往换羽地换羽。孵化期27天。雏鸟♀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和觅食。大约经过150多天的雏鸟期生活后即能飞翔。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由于过度狩猎和生境恶化,其繁殖和越冬的湿地被破坏等原因,总体数量在衰落。在一些情况下,该物种在从前生活的重要领域,已经由之前的水位降低或水体完全枯竭(如繁殖种群的的向海保护区和越冬种群的白泉湿地)。从经证实的狩猎报道,有很高的死亡率,其中包括在江苏省如东县每年被枪杀3,000只的报告,数量已变得很稀少。

2019年4月中旬,房山区大石河滨水公园首现两只“青头潜鸭”。

2020年2月,云南省保山市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青华海东湖巡护时,监测到一只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

查看全部

潜鸭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灰雁:体长70-90厘米,翼展147-182厘米,体重2.5-4千克,寿命17年。体大而肥胖。…
  • 灰雁:体长70-90厘米,翼展147-182厘米,体重2.5-4千克,寿命17年。体大而肥胖。…
  • 普通秋沙鸭是秋沙鸭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体长54-68厘米,体重最大可达2千克。…
  • 鹊鸭是雁形目鸭科鹊鸭属鸟类。鹊鸭雄鸟头颈部近黑色泛绿色光泽,…
  • 黑海番鸭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俗名美洲黑凫,体长44-54厘米,翼展79-90厘米,…
  • 针尾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动物。体长约75厘米的大型戏水鸭,雄鸟头暗褐色,颈侧有白色纹路,…
  • 黑雁是雁形目鸭科黑雁属鸟类,又称黑鹅。头、颈、胸、嘴及脚黑褐色;虹膜褐色;背及两翼灰褐色;尾下覆羽白色;胸侧及胁部多近白色纹;颈部两侧各具一个特征性白色横纹,在颈前后断开,未能联成颈环。幼鸟颈部无白斑,而翅上多白色横纹。黑雁繁殖于北美洲、西伯利亚极地的苔原冻土带,越冬于南方沿海的草地及河口。在中国安徽也能见其身影。主要栖息在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在冬季里大多出现在有耐碱植物生长的湖泊和水库周围,也出现在周围地势低洼的咸水湖和沿海地区,偶尔还出现在农田地里。性活跃,喜集群,常成群活动和栖息。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在6-8月,雌鸟孵卵,雄鸟通常在距巢100米以内范围内守候警诫。雌鸟孵卵时常将头和颈朝地面平伸出去以降低高度。孵化期为22-28天。黑雁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
  • 赤颈鸭属中型鸭类,个体较家鸭小,和罗纹鸭大小差不多,体长41-52厘米,体重0.6千克左右。…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