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黑嘴天鹅

黑嘴天鹅(学名:Cygnus buccinator)是北美最大的原生鸟类,其体重和形态也是生活在地球上最大的水禽。全身洁白,鸟喙黑色,颈特长,在水中游泳时颈垂直朝上,头向前平伸,两翅紧贴两侧身上,身体前部沉入水中较多,后部较少,背部隆起,特别是在侧面观察更为明显。游泳轻盈而缓慢,起飞时两翅不断地拍打水面,两脚在水面奔跑一段距离才能飞起。飞翔时颈向前伸直,两脚伸至尾下,全身除脚和嘴黑色外,其余全为白色。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黑嘴天鹅

别名:

哑音天鹅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亚科:

雁亚科

族:

天鹅族

属:

天鹅属

种:

黑嘴天鹅

分布区域:

美国,加拿大

形态特征

黑嘴天鹅是大型游禽,雄鸟身长145至163厘米,体重1180克;雌鸟139至150厘米,体重1000克。平均翼展为2.03米,平均体重为7~13.6公斤,平均寿命32岁 。雌雄同色,雌鸟体形略小于雄鸟,全身洁白,虹膜暗褐色,嘴黑色,沿嘴基有粉红色喙线。跗蹠、蹼、爪亦为黑色。幼鸟全身灰褐色,头和颈部较暗,下体、尾和飞羽较淡,嘴黄色。 [2-3]

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先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在繁殖期喜欢栖息在开阔的、食物丰富的浅水水域中,如富有水生植物的湖泊、水塘和流速缓慢的河流,特别是在针叶林带,最喜桦树林带和无林的高原湖泊与水塘,冬季则主要栖息在多草的大型湖泊、水库、水塘、河流、海滩和开阔的农田地带。


生活习性

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生活,特别是冬季,常呈家族群活动,有时也多至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栖息在一起。迁徙时常成6-20多只的小群或家族群迁飞。飞行高度较高,队列整齐,常成“一”字形、“人”字形和“V”字形。迁徙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地区进行,沿途不断停息和觅食,因此迁徙持续时间较长。

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茎、种子和根茎为食,如莲藕、胡颓子和水草。嘴的掘食能力很强,甚至能挖掘埋藏于淤泥下0.5米处的食物。冬季有时也到农田觅食谷物和幼苗。除植物性食物外,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如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主要在早晨和黄昏觅食。觅食地和栖息地常常在一起或相距不远。如无干扰,通常不换地方,栖息地较为固定。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黑嘴天鹅分布图

分布于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冬季进入阿拉斯加南岸,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美国北部地区越冬,也有一些留鸟常住在美国西北部的几个州,大多来自放归自然的鸟群。


繁殖方式

繁殖栖息地,是广泛的北美西北部和中部的大型浅水池塘和缓慢的河流,在阿拉斯加发现育种的黑嘴天鹅数量最多。这些天鹅沿美国的太平洋沿岸迁徙。在冬天迁移到加拿大或美国西北地区东部,南部各州市,甚至南至帕戈萨、科罗拉多的斯普林斯。

通常到达繁殖地的时间多在4月末至5月初。繁殖期5-6月。营巢在大的湖泊、水塘和小岛等水域岸边干燥地上或水边浅水处大量堆集的干芦苇上。巢极为庞大,主要由干芦苇、三棱草和苔藓构成,内放以细软的干草茎、苔藓、羽毛和雌鸟从自己胸部和腹部拔下的绒羽。巢呈圆帽状,底部直径1米左右,巢高0.6-0.8米。雌鸟独自营巢。每窝产卵4-7枚,通常4-5枚,产卵时间多在5月初至5月中旬。卵为白色或微具黄灰色,大小平均为113×73毫米,重320克。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当有危险时,雄鸟发出高声鸣叫,雌鸟立刻用绒羽和巢边植物将卵盖住,然后飞走。雌鸟在孵卵期间通常仅在每天最暖和的时候才离巢很短时间去觅食,孵化期32至37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双亲觅食,如遇危险,双亲先将它们藏入草丛中,然后自己飞走,直到危险过去才又飞回来。

查看全部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鸭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赤颈鸭属中型鸭类,个体较家鸭小,和罗纹鸭大小差不多,体长41-52厘米,体重0.6千克左右。…
  • 长尾鸭体长约58厘米,是中等体型的灰、黑及白色鸭,中央尾羽特长,雄鸟胸部的黑色斑块为特征。…
  • 白眼潜鸭属中型潜鸭,个体比红头潜鸭小,和凤头潜鸭差不多。体长33-43厘米,…
  • 黑雁是雁形目鸭科黑雁属鸟类,又称黑鹅。头、颈、胸、嘴及脚黑褐色;虹膜褐色;背及两翼灰褐色;尾下覆羽白色;胸侧及胁部多近白色纹;颈部两侧各具一个特征性白色横纹,在颈前后断开,未能联成颈环。幼鸟颈部无白斑,而翅上多白色横纹。黑雁繁殖于北美洲、西伯利亚极地的苔原冻土带,越冬于南方沿海的草地及河口。在中国安徽也能见其身影。主要栖息在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在冬季里大多出现在有耐碱植物生长的湖泊和水库周围,也出现在周围地势低洼的咸水湖和沿海地区,偶尔还出现在农田地里。性活跃,喜集群,常成群活动和栖息。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在6-8月,雌鸟孵卵,雄鸟通常在距巢100米以内范围内守候警诫。雌鸟孵卵时常将头和颈朝地面平伸出去以降低高度。孵化期为22-28天。黑雁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
  • 鹊鸭是雁形目鸭科鹊鸭属鸟类。鹊鸭雄鸟头颈部近黑色泛绿色光泽,…
  • 斑嘴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鸟类。李文华,旭日干,中国自然资源通典 辽宁卷,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第361页雄鸟体羽大部棕褐色;嘴蓝黑色,先端黄色,嘴基至耳区贯眼线黑褐色;虹膜黑褐色,外圈橙黄色;眉纹黄白色,头顶、额、枕部暗棕褐色;上背灰褐色,下背褐色;翼镜蓝绿色带紫色金属光泽;胸部棕白色杂褐色斑,腹褐色;腰、尾上覆羽、尾羽黑褐色,尾下覆羽黑色;跗蹠和趾棕黄色,爪黑色。雌鸟嘴端黄斑不明显,下体自胸以下淡白色,杂暗色斑。因嘴端有黄斑而得名。斑嘴鸭分布于中国各省区,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塘及沼泽等湿地中。善游泳、行走,游泳时尾露出水面,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和其他鸭类混群。主食植物的种子、嫩芽和幼苗等植物性食物,也食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繁殖期5—7月,以干草和绒羽在岸边草丛中做巢,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8—14枚,孵化期24天。斑嘴鸭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
  • 鸳鸯是鸭科鸳鸯属动物。鸳鸯体长约44.5厘米 ;头、背呈灰褐色;颊、嘴基、喉白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
  • 斑头雁是雁形目鸭科雁属鸟类,又称白头雁、黑纹头雁。通体大都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