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翅薮鹛(学名:Liocichla phoenicea)是噪眉科、薮鹛属中型鸟类,体长21-24厘米。头顶灰褐色,头侧和颈侧赤红色,上体橄榄褐色,翅上具红色块斑,尾具红色或橙黄色块斑,下体灰色沾褐。虹膜褐色或红色,嘴黑色,脚暗褐色或淡灰褐色。
红翅薮鹛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出入于林缘疏林和灌丛,冬季也常下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地带活动和觅食。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亦单独活动。多活动在林下稠密的灌丛或竹丛间,也常到林下地上落叶层中觅食,很少上到高的乔木上。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甲虫、蚂蚁、蜻蜒卵等昆虫、昆虫幼虫和虫卵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等东喜马拉雅山地区以及印度(阿萨姆、锡金)、缅甸。
基本信息
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橄榄褐色或头顶灰褐色,上体橄榄褐色,眼先、颊、耳羽、头侧、颈侧深红色,眉纹黑色或红色。两翅覆羽同背,初级飞羽黑褐色,外翈基部赤红色,端部转为橙黄色;次级飞羽与初级相似,但外翈基部橄榄褐色,中段边缘淡灰色,端部边缘赤红色,末端淡白色;尾黑色,基部橄榄褐色具不甚清晰的淡黑色横斑和橙红色或赭色端斑,且愈往外侧尾羽端斑愈宽。颏淡红色,喉、胸深灰色而微缀黄褐色或为棕橄榄褐色,腹和两胁灰色沾褐或沾橄榄色。尾下覆羽基部黑色具红色端斑。
虹膜褐色或红色,嘴黑色,脚暗褐色或淡灰褐色。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雄性
42-58克
205-247毫米
15-19毫米
79-93毫米
99-112毫米
32-39毫米
雌性
42-54克
205-235毫米
16-20毫米
80-92毫米
91-116毫米
33-35毫米
红翅薮鹛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出入于林缘疏林和灌丛,冬季也常下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地带活动和觅食。
行为:留鸟。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亦单独活动。多活动在林下稠密的灌丛或竹丛间,也常到林下地上落叶层中觅食,很少上到高的乔木上。鸣声响亮甜润、富有变化,多为四声一度的哨音。
食性: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甲虫、蚂蚁、蜻蜒卵等昆虫、昆虫幼虫和虫卵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等东喜马拉雅山地区以及印度(阿萨姆、锡金)、缅甸。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贡山、西部盈江、潞西、龙陵、耿马、沧源、永德、澜沧、景东、易武、南部绿春、蒙自等地。
红翅薮鹛分布图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茂密而潮湿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筑于林下灌木或幼树上,距地高0.8-1.2米。巢呈杯状,主要由草、叶、根、苔藓等材料构成。内垫有苔藓。每窝产卵2-3枚,偶尔4枚,卵蓝色、被有暗红色和红黑色斑点和斑纹,卵的大小为25.8毫米×18.5毫米。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布范围
红翅薮鹛滇北亚种
Liocichla phoenicea bakeri
Hartert,1908
分布于中国、印度阿萨姆南部和缅甸西北部。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贡山、西部盈江。
红翅薮鹛指名亚种
Liocichla phoenicea phoenicea
Gould,1837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北部和印度东北部阿萨。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黑喉噪鹛是噪鹛属鸟类。体长24-29厘米,体重75-90克。…
黑顶噪鹛:中型鸟类,体长24-26厘米。前额、脸、颏、喉黑色,头顶黑褐沾棕或深棕橄榄褐色,…
灰眶雀鹛,是画眉科、雀鹛属的鸟类。灰眶雀鹛是小型鸟类,头、颈和脸褐灰,…
白喉鸫鹛是噪鹛科鸫鹛属的鸟类。
金胸雀鹛是莺科、雀鹛属小型鸟类,体长10-11厘米。头黑色,头顶中央有一道白色中央冠纹,…
灰腹噪鹛是画眉科、噪鹛属鸟类。中型鸟类,体长21-25厘米。额黑色,头顶黑或灰色,眼先、脸白色。…
栗耳凤鹛,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枕灰色,头顶有一短的不甚明显的羽冠,…
画眉,是雀形目噪鹛属一种鸣禽,别名为文武鸟、金画眉。成年画眉体长为21~25cm,体重为49~7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