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山噪鹛

山噪鹛(学名:Garrulax davidi)是雀形目鹟科的鸟类,中型鸣禽。全身黑褐色,上体羽灰砂褐色或暗灰褐色,嘴稍向下曲。栖息于山地斜坡上的灌丛中。经常成对活动,善于地面刨食。夏季吃昆虫,辅以少量植物种子、果实;冬季则以植物种子为主。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山噪鹛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鹟科

亚科:

画眉亚科

属:

噪鹛属

种:

山噪鹛

简介

山噪鹛学名Garrulax davidi,雀形目鹟科,中型鸣禽。全身黑褐色,上体灰砂褐色或灰褐色。嘴稍向下曲。栖息于山地灌丛中,经常成对活动。列入国家林业局《国家保护的有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兰州地区常见 。


外形特征

中型鸣禽。全身黑褐色,上体、下体灰砂褐色或暗灰褐色,无显著花纹;嘴稍向下曲;鼻孔完全被须羽掩盖;嘴在鼻孔处的厚度与其宽度几乎相等。体长约250mm,体重约55g。

巢用干草、嫩枝等构成浅杯状,内敷以细根、纤维等。每窝产卵3-6个,卵呈玉蓝色,大约为25*19mm 。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鸣叫声多变化,富于音韵而动听。鸣叫时常振翅展尾,在树枝上跳上跳下,非常活跃。栖息于山地斜坡上的灌丛中。经常成对活动,善于地面刨食。巢呈浅杯状,由枯草叶、茎和细根筑成,巢内铺残羽和细草茎,建于茂密灌丛中。巢中卵3枚左右;为淡宝石蓝,卵壳鲜亮而光滑。夏季吃昆虫,辅以少量植物种子、果实;冬季则以植物种子为主。


分布范围

中国特产鸟类。该种为我国噪鹛属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分布于西北地区东南部、东北的西南部和华北部分地区。辽宁省葫芦岛市山区。


亚种分化

山噪鹛四川亚种(学名:Garrulax davidi concolor),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松潘。

山噪鹛指名亚种(学名:Garrulax davidi david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内蒙古、华北、青海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京。

山噪鹛甘肃亚种(学名:Garrulax davidi experrectus),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甘肃等地。

查看全部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画眉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黑顶噪鹛:中型鸟类,体长24-26厘米。前额、脸、颏、喉黑色,头顶黑褐沾棕或深棕橄榄褐色,…
  • 白颊噪鹛是雀形目噪鹛科噪鹛属鸟类,又称土画眉、小画眉、小噪鹃。成鸟额至头顶栗褐色,…
  • 红头穗鹛是雀形目画眉科伪穗鹛属鸟类。成鸟额至头顶或至枕部为棕红色;额基和眼先淡灰黄色;眼圈隐隐泛黄白色;颊和耳羽灰黄色缀有橄榄褐色;其余上体连同翼和尾的表面为橄榄绿褐色;飞羽和尾羽暗褐色,外缘沾茶黄色;下体颏、喉和胸浅灰黄色,具细黑羽干纹;腹和尾下覆羽橄榄褐绿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淡灰黄色;虹膜棕红色;上喙角褐色,下喙暗黄色;脚黄褐色。红头穗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地区;在中国分布于秦岭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长江流域、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栖息于山地森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结小群或与棕颈钩嘴鹛等其他鸟类混群,在林下灌丛间来回跳跃穿梭。主食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等昆虫,偶食少量植物种实。繁殖期在4-7月,营巢于茂密灌草丛或竹丛中。窝卵数4-5枚,卵白色且具棕斑,雏鸟晚成;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共同育雏。红头穗鹛为食虫益鸟,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
  • 栗耳凤鹛,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枕灰色,头顶有一短的不甚明显的羽冠,…
  • 山鹛是雀形目扇尾莺科山鹛属鸟类,又叫山莺、长尾巴狼、紫花尾。体型较小但尾长,体长17厘米左右。…
  • 灰头斑翅鹛为鹟科斑翅鹛属的鸟类。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等地,…
  • 大草鹛中型鸟类,体长31~34厘米。上体灰色具粗著的黑褐色条纹,腰和尾上覆羽纵纹不明显。颊和耳羽灰色,…
  • 山噪鹛是雀形目噪鹛科噪鹛属鸟类。成鸟整个上体沙褐色,头顶较暗,眼先灰白色且缀黑色羽端,…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