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白耳画眉

白耳奇鹛属脊索动物门,为我国台湾省地方特有种,台湾名白耳画鹛。雌雄鸟同色,生活于台湾温带森林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白耳奇鹛的平均体重约为42.2克。自额至后头黑色有闪亮光泽,过眼线白色,由眼先,眼周围至耳羽,并延长至头后。全世界仅分布于台湾中、低海拔山区。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白耳奇鹛

别名:

白耳画眉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科:

画眉科

属:

奇鹛属

种:

白耳奇鹛

白耳奇鹛形态特征

白耳奇鹛具黑色的顶冠和独特的白色眼先、眼圈及向上和向后扩散的宽阔眼纹而于终端成丝状长羽。喉、胸及上背灰色,下体余部粉黄褐色,下背及腰棕色。尾黑,中央尾羽羽端近白。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红 。

自额至後头黑色有闪亮光泽,过眼线白色,由眼先,眼周围至耳羽,并延长至头后。背、肩、喉、胸及颈带褐色的石板灰色。腮、眼下及颊黑色,腰、尾上覆羽栗褐色。翼上覆羽黑色,初级飞羽黑色,外瓣基部灰白色。尾羽黑褐色,除中央二对外,各羽末端灰白色。腹、尾下覆羽淡栗褐色。喙黑色,跗蹠肉褐色 。

查看全部

白耳奇鹛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900-2800m的阔叶林带,常集小群活动于林间,鸣声悠扬悦耳,为台湾省保护物种。冬季有移柄低海拔地区抽的习性 。


白耳奇鹛分布范围

全世界仅分布于台湾中、低海拔山区。


白耳奇鹛生活习性

习性:一般都单独活动有时也见3至5只小群穿梭於枝桠间或在树枝上跳跃活动。有时结小群于开花结果的树上取食。性活泼而不惧生。

食性:杂食性。在树上啄食花蜜、果实,以及各种昆虫。

迁徙:白耳奇鶥在台湾为普遍的留鸟。冬季会垂直迁移至低山300米的丘陵地带。

鸣叫声:鸣唱多在清晨时分,声音嘹亮而悠扬有力响彻山林。比较常鸣唱的声音有二,其一是嘹亮的4音节连续哨音,前3音节紧凑连结,第4节升高而扬长。这种鸣唱似在宣示领域或吸引异性,其二是连续又快速像发射机关枪的声音,似在警戒,不容侵犯或警告同伴,将有危险降临。

查看全部

白耳奇鹛种群现状

白耳奇鶥的鸣声宏亮,即使在山区的浓密森林中,其鸣声也能传递到1至2公里之遥。人们如循其鸣声观察,很容易见到,所以一般认为其种群数量相当普遍。当前无生存的危机。

画眉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红头穗鹛是雀形目画眉科伪穗鹛属鸟类。成鸟额至头顶或至枕部为棕红色;额基和眼先淡灰黄色;眼圈隐隐泛黄白色;颊和耳羽灰黄色缀有橄榄褐色;其余上体连同翼和尾的表面为橄榄绿褐色;飞羽和尾羽暗褐色,外缘沾茶黄色;下体颏、喉和胸浅灰黄色,具细黑羽干纹;腹和尾下覆羽橄榄褐绿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淡灰黄色;虹膜棕红色;上喙角褐色,下喙暗黄色;脚黄褐色。红头穗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地区;在中国分布于秦岭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长江流域、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栖息于山地森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结小群或与棕颈钩嘴鹛等其他鸟类混群,在林下灌丛间来回跳跃穿梭。主食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等昆虫,偶食少量植物种实。繁殖期在4-7月,营巢于茂密灌草丛或竹丛中。窝卵数4-5枚,卵白色且具棕斑,雏鸟晚成;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共同育雏。红头穗鹛为食虫益鸟,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
  • 白耳奇鹛属脊索动物门,为我国台湾省地方特有种,台湾名白耳画鹛。雌雄鸟同色,生活于台湾温带森林和亚热…
  • 栗耳凤鹛,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枕灰色,头顶有一短的不甚明显的羽冠,…
  • 白腹幽鹛,是画眉科幽鹛属鸟类,共有4亚种。雕雄羽色相似。 上体从头到尾包括两题表面概为微椎褐色,…
  • 白腹凤鹛是绿鹃科、绿凤鹛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0-12厘米。上体从头到尾黄绿色,有短的羽冠,…
  • 细纹噪鹛是画眉科、噪鹛属型鸟类,体长18-20厘米。上体暗橄榄灰色或暗棕褐色,…
  • 白喉鸫鹛是噪鹛科鸫鹛属的鸟类。
  • 棕头雀鹛为鸦雀科,褐鹛属小型鸟类,体长10-13厘米。头顶栗褐色具黑色侧冠纹。上体茶黄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