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鹦哥花

鹦哥花(学名: 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是豆科刺桐属植物,小乔木或乔木。树干和枝条具皮刺。羽状复叶,叶柄平滑,顶生小叶近肾形,侧生小叶斜宽心形,两面无毛。总状花序生于先端叶腋,花鲜红色,大,具花梗,苞片单生,卵形,花萼陀螺形,花冠红色,旗瓣近卵形,舟状,斜倒卵形,花丝比旗瓣稍短,子房具长柄,荚果弯曲,种肾形子带白色或褐色,长约2厘米。

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贵州及海南(尖峰岭)。生长于海拔450-2100米得山沟中或草坡上,也常有栽培。

鹦哥花花大而美丽,可在庭园栽培或作绿篱、行道树,是一种很美的观赏植物;木材轻软,可造纸;树皮能祛风除湿。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鹦哥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蔷薇目

亚目:

蔷薇亚目

科:

豆科

亚科:

蝶形花亚科

族:

菜豆族

亚族:

刺桐亚族

属:

刺桐属

种:

鹦哥花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小乔木或乔木。树干和枝条具皮刺。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小;叶柄比小叶长,平滑,不具皮刺或有少数皮刺;顶生小叶近肾形,侧生小叶斜宽心形,长宽8-20(-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全缘,上面绿色,平滑,下面略带白色,两面无毛。

总状花序生于先端叶腋,单生,直立,比叶长;花鲜红色,大,具花梗,下垂;苞片单生,卵形,内有3朵花,在每一花梗基部有一小苞片;花萼陀螺形,肢截平或具不等的2裂;花冠红色,旗瓣近卵形,舟状,长约3.2厘米,翼瓣比龙骨瓣短,斜倒卵形,龙骨瓣长仅及雄蕊的一半;花丝比旗瓣稍短,在近基部联合成一体;子房具长柄,花柱与雄蕊同长。荚果弯曲,长12-19厘米,宽约3厘米或更宽,有明显的喙和果梗,有种子5-10颗;种子带白色或褐色,肾形,长约2厘米。

查看全部

近种区别

龙牙花(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Linn.)与鹦哥花的主要区别是:顶生小叶菱形,长4-10厘米,旗瓣椭圆形,长4.5-6厘米,种子深红色,有黑斑。花期6-7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50-2100米得山沟中或草坡上。 鹦哥花适生于亚热带暖热气候,耐干旱,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的于热河谷生长良好。在年平均气温17-20℃,绝对低温4℃条件下,生长发育正常。不耐低温,在-5℃以下低温中常有冻害,适宜于暖温带至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较耐低温,也较耐干旱。中国昆明海拔1900-2000米栽培的鹦哥花,在正常年景气温条件下生长正常,开花繁多,在偶发性低温条件下,如1986年3月初反春寒低温,日平均气温-0.2℃至-2.3℃,持续72小时,绝对低温-5.6℃,产生了严重冻害,部分枝受冻死亡,但主于未冻死,低温过后,又萌发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湖北、云南、西藏、四川、贵州及海南(尖峰岭),在云南省金沙江河段的支流万马河一带,天然分布较多。 包果柯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10-11月采集成熟果实,晾干,脱出种子用湿沙层积贮藏,次年春季播种。条播,播后覆土、盖草、浇水,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出苗后,幼苗移栽入容器,培育壮苗出栽。


栽培技术

挖塘定植、单株、群状、成行、成片栽种均可,成年树树冠较开张,初植时,一般株行距3米×4米或4米×4米。山地造林密度可适当增大,株行距缩小为3米×3米;群状种植株行距可为2米×3米,以增强群体效益,开花繁茂集中。


主要价值

鹦哥花适宜于城市街道、公园、风景名胜区、居民住宅区栽培,也适宜城市面山造林。树于通直,树冠开张,花鲜红艳丽,栽培供观赏。

木材浅黄白色,纹理直,结构中等,均匀,材质较轻软,强度弱,易干燥,不耐腐,可供浮标、模型包装箱、茶叶箱、绝缘材、墙板等用材,也可供纸浆用材。

树皮药用,含龙芽花素可治风湿、作止痛镇静剂。

【佤药】树皮治腰腿酸痛,风湿麻木《中佤药》。

【彝药】茎皮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瘀血,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哀牢》。

【白药】介刈荷:树皮治风湿麻木,腰腿痛,胃痛,骨折,跌打肿痛,关节扭伤,宰经性皮炎,顽癣《滇药录》。介轶禾:树皮、种子治腰膝疼痛,风湿痹痛,疥癣;根、果、叶治痢疾,外用头胀痛《滇省志》。

【苗药】楝菖:树皮治骨折《滇药录》。楝昌:树皮、种子治腰膝疼痛,风湿痹痛,疥癣;根、果、叶治痢疾,外用头胀痛《滇省志》。

【傣药】埋冬(德傣):树皮、种子治腰膝疼痛,风湿痹痛,疥癣;根、果、叶治痢疾,外用头胀痛《滇省志》。

【哈尼药】甲娑:树皮治风湿麻木,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版纳哈尼药》。

【基诺药】基累夺累:树皮治肾炎水肿,肺结核,支气管炎,咯血《基诺药》。

根、叶、果实(乔木刺桐):苦、辛,平。清热驱风,健脾利湿。用于头痛,痢疾。种子:祛风除湿,驱虫。

查看全部

刺桐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紫檀豆科紫檀属乔木。高15-25米,胸径达40厘米。树皮浅灰色。羽状复叶,小叶3-5对,,卵形,…
  • 地瓜,味甘性凉,能滑肠通便,健胃益气。含有较多的纤维素, 能在肠中吸收水份增大粪便的体积,引起通便…
  • 翅荚决明,又名“刺荚黄槐”“有翅决明”,是豆科,决明属灌木。高1.5-3m,枝粗壮,绿色;叶薄革质,…
  • 野豇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豇豆Vignavexillata Rich.的根。分布于我国华东、华…
  • 锦鸡儿 Rehder)是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灌木。树皮深褐色;小枝有棱,无毛,托叶三角形,…
  • 多花紫藤 DC.)是豆科紫藤属落叶木质大藤本,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对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基部圆,…
  • 香槐是豆科香槐属乔木。其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生小叶较大,有时倒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
  • 蔓草虫豆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