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尾雕(学名:Aquila audax)为隼形目鹰科的鸟类,体长81-120厘米,体重3-6千克,雌性比雄性略大,是澳大利亚仅有的三种猛禽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型大,喙和爪均强健,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全身黑褐色,肩颈部羽色偏浅,爪、喙淡黄色,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它楔形的尾羽。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草原、林地、沼泽地区,单独或成对生活,有时会集15只左右的小群狩猎,占据9-100平方公里的领地;日行性,白天大多数时间翱翔于2000米高的天空中搜寻猎物。食物包括各种啮齿类、蛙类、蜥蜴类、鸟类、鱼类以及小型有袋类。
基本信息
楔尾雕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猛禽,雌鸟大于雄鸟,身长80-106厘米,翼展182-232厘米,雄鸟体重2-4 千克,雌鸟体重 3.1-5.3 千克,具楔形尾,羽毛从大腿基部一直覆盖到脚趾。鸟喙是浅粉红色至奶油,眼睛棕色至黑褐色,爪白色。年轻的楔尾雕的头红棕色,翅膀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得更黑。成鸟大多是黑色或黑褐色。在两性之间羽毛唯一的差别是成年雌鸟比雄鸟稍微苍白。
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它那楔形的尾部。此外,成鸟鸟喙尖端成黑色,喙的基部为肉色,眼先至眉处一般无羽均为肉色;瞳孔为黑色,虹膜为肉色到褐色;全身为黑褐色,至颈部羽色偏淡;肩部及次级覆羽羽色偏浅,为土黄色或偏白色;跗跖部全部覆羽;爪为三前一后爪形,为淡黄色,趾甲为黑色。亚成体的整只鸟喙均为肉色,颈部有白毛,色偏褐色,初级飞羽有不明显横斑。
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草原、林地、沼泽地区,不喜沙漠、雨林、海岸环境。
楔尾雕单独或成对生活,有时会集群狩猎,每群可能多达15只,占据9-100平方公里的领地;日行性,白天大多数时间翱翔于2000米高的天空中搜寻猎物。鸟巢一般建在高树上,通常在其领土的最高点。在澳大利亚一些缺乏高大乔木的地区,巢也建在小乔木,灌木,悬崖,甚至面临地面也可使用。巢的密度取决于猎物和其他资源的丰富性。在大多数年份,巢的周径通常是2.5公里-4公里之外。如果条件特别好,距离甚至小于1公里,因为鸟类需要较小的区域便于找到足够的食物。
食物包括各种啮齿类、蛙类、蜥蜴类、鸟类、鱼类、小袋鼠、野兔、负鼠、猫、狗、狐狸和羔羊,也会猎食鸟类如乌鸦、鹦鹉、鸭、苍鹭和大鸨。其中兔子占其日常饮食的很大比例,可达30%-70%,甚至高达92%。有时它们还会团结起来攻击袋鼠、羊等大型猎物,但这些只占其总猎物一小部分。找不到活物就吃死尸;楔尾雕食量很大,一次可以吃下自身体重一半的肉。楔尾鹰有时成对或小团体合作捕杀。
楔尾雕夫妻一般在10-30米高的树上筑巢,没有高大树木的地区,鸟巢也建在离地面1.8米以上的高处。巢宽达1.8米,深逾3米,重达400公斤,多年使用,甚至使用相同鸟巢长达50年。巢的顶部呈浅杯状,用新鲜的树枝和树叶包围。产卵时间在不同的地区不尽相同。一般每年4-9月交配繁殖,大多数选择在7月间,婚姻方式为一夫一妻制,但关系不固定,如果一只死了另一只会毫不犹豫地另觅新欢;雌鹰每次产下1-4枚卵,多为2枚,白色卵约59×73毫米大小,上有红褐色斑点,孵化期约42-48天,双亲共同哺育后代,如果食物丰富,两只雏鸟都能成活,如果食物短缺,一只略大的雏鸟会杀死另一只较小的,并吃掉自己的小巢友。成活的雏鸟第二周期会长出孵化后的第一批羽毛,3个月大时可以离巢活动,但还要跟随父母生活4个月左右,幼鸟在7至8个月后就可以飞行超过850公里的距离,3岁性成熟,6岁才能长成与亲鸟一样的体型和羽色,寿命20-25年,圈养条件下最高纪录为60年。 [1-2]
楔尾雕(分布图)
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乌雕是隼形目鹰科雕属鸟类,别名有花雕、小花皂雕。通体为暗褐色,背部略微缀有紫色光泽,…
蛇雕是鹰形目鹰科蛇雕属鸟类,又称蛇鹰、白腹蛇雕、冠蛇雕。成鸟额部白色,头顶黑色,…
鹊鹞: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重250-380克,体长42-48厘米。而两翼细长的鹞。体色比较独特,…
白腹鹞中型猛禽,体长50~60厘米。雄鸟头顶至上背白色,具宽阔的黑褐色纵纹。上体黑褐色,…
美洲角雕是隼形目鹰科角雕属的一种鸟类,也叫哈比鹰,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鹰,属大型猛禽。…
白肩雕:又名御雕,是大型猛禽。体长73-84厘米。体羽黑褐色,头和颈较淡,肩部有明显的白斑,在黑褐…
雀鹰为鹰科、鹰属的鸟类,体重130-300克;体长310-410毫米,翼展60-75厘米。…
秃鹫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反派,初次登场于《神奇蜘蛛侠》第2期,由斯坦·李和史蒂夫·迪特科联合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