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琴鸟

琴鸟(Lyrebirds):雀形目琴鸟科的两种澳大利亚鸟,因求偶炫耀时尾羽展开的形状尤如一张竖琴而得名。鸣声亦悦耳。地栖。体褐色,色似雉鸡。共1属2种4个亚种琴鸟能长到家鸡一般大,颜色为红棕色。雄性的外尾羽在部分展开时呈古典竖琴状,内尾羽则像花边一样。琴鸟的尾羽在秋季时会脱落,春季又会再生。

琴鸟把它那穹顶式的窝安在地面上,一个窝一个蛋,蛋上有褐色大斑点,略带紫色。琴鸟是最大的,并且是最古老的栖木鸟类。琴鸟擅长奔跑,不擅飞行。栖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林区。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琴鸟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科:

琴鸟科

属:

琴鸟属

种:

华丽琴鸟、艾氏…

物种学史

1798年2月,有几位探险家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山区去寻找一种传说中美丽的鸟。他们翻山越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捉到了一只美丽的鸟。这只鸟貌似野鸡,全身羽饰金黄,尾羽非常发达,最外侧的两根长达70厘米,端部向两旁弯曲,炫耀时尾羽展开很象古希腊的七弦竖琴。因此起名叫琴鸟。

为雀形目中体型最大者。雌雄异型,雄鸟有长达70厘米的竖琴形美丽尾羽,最外侧尾羽宽阔并分别向两侧卷曲,构成本科独特特征。繁殖期的鸣啭、效鸣以及求偶炫耀的姿态,均堪为著称。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仅1属2种。包括艾氏琴鸟和华丽琴鸟(大琴鸟),后者为澳大利亚的国鸟。

查看全部

形态特征

琴鸟是琴鸟属的两种鸟的通称,即华丽琴鸟(Menura novaehollandiae)和艾氏琴鸟(Menura alberti)。体型较大,通体浅褐色。雄鸟有长达70厘米,宽3.5厘米的竖琴形美丽尾羽,最外侧的尾羽先端外卷成弧形,上缀金褐色冠状斑,边缘黑色,一侧银白色,另一侧有多数金褐色的新月形斑纹,构成“琴”的两臂;中间12枚尾羽微白色,羽枝稀疏,纤细如丝;还有2枚触角状羽,羽毛等长,金属丝状,窄而硬,微弯曲,相当于琴弦,位于弯曲的两“臂”的中部。琴鸟是雀形类中身体最长的鸟。雌鸟除尾羽外,形似雄鸟。琴鸟的喙坚而直,足健善走,很少飞行。


栖息环境

栖息活动于热带雨林、阴暗潮湿的桉树森林、林地和蕨类沟壑。大部分时间在树上栖息,夜间下到地面上活动。


生活习性

雄琴鸟以求偶时炫耀的姿态和富于模仿的鸣叫而闻名。雄鸟炫耀时,在森林中几块小空地上把尾伸向前方,使两条白色长羽盖在头上方,而琴状羽向侧方竖起,一面有节奏地昂首阔步,一面鸣啭,间而唯妙唯肖地模仿其他生物(甚至机械的)声音。琴鸟除了在求爱时演出外,还乐意给一种园丁鸟当婚宴上的“乐队”,这种园丁鸟不会唱歌,要举行“结婚仪式”就得请琴鸟来配合。它们不愧为鸟族合作的模范。

琴鸟不但美丽壮观,且能歌善舞。它不但能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叫声,还能学人间的各种声音。如汽车喇叭声、火车喷气声、斧头伐木声、修路碎石机声及领号人的喊叫声等。歌声婉转动听,舞姿轻盈合拍,是澳洲鸟类中最受人喜爱的珍禽之一。

主食昆虫、蜘蛛和蠕虫,有时也食植物种子。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布林达贝拉范围)、莫纳洛高原。

琴鸟分布图


繁殖方式

琴鸟的繁殖期选择在昆虫丰富的多雨的冬季。它的巢与一般鸟不同,巢大且进出口在侧面,多半筑在悬崖峭壁人迹不到的地方。巢是在地上的一堆枝条,每巢产一枚卵。雌鸟单独负责营巢孵卵和哺育雏鸟的工作。而雄琴鸟在这个季节却在地面上建一个土丘。有的甚至会在一平方公里的林间地上建造十几个相似的土丘,用以标志它的领域,警告别的雄琴鸟不得侵入。丘造成后,雄琴鸟便开始炫耀表演。一般表演的时间是在清晨或黄昏。表演开始时,它先站在树上亮开嗓门高声大叫,仿佛是在招徕观众,然后飞下树干,登上土丘顶部,选好位置,便开始一串宏亮的鸣啭、唱到忘情之际,它的尾羽便逐渐张开并向上竖起形成七弦琴形。琴鸟的表演实际是一种求偶炫耀行为,是为了吸引雌鸟,达到交配的目的。

琴鸟是“一夫多妻”,在一个繁殖期内,一只雄琴鸟能分别同若干雌鸟交配。交配之后雄鸟就不管了,由雌鸟单独建一个大型的圆顶巢,在巢中产一枚卵。孵卵育雏。6个星期后幼雏出壳。幼鸟要发育两年才能完全成熟。雄幼鸟在2岁前和雌鸟相似,2岁以后才长出华丽的尾羽和羽饰。

查看全部

物种分类

[3-4]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近危(NT)——1种;低危(LC)——3种(包括亚种) [5-6]

雀形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水鹨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体长约17厘米,翼展23至28厘米,寿命9年。…
  • 斑喉希鹛小型鸟类,体长14~17厘米。头具羽冠,前额和头顶羽冠金黄褐色,头侧灰黄色具黄色眼圈。…
  • 鹊鸲是雀形目、鹟科、鹊鸲属鸟类。体长约21厘米,体重31-42克。觅食时常摆尾,不分四季晨昏,…
  • 黄颊山雀是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鸟类。雄鸟额、头顶和羽冠为具有光泽的黑色;额基、眼先、眉纹、脸颊和耳羽等头颈侧为鲜艳的明黄色;贯眼纹黑色;后颈亦具一黄斑;上体灰黄绿色,羽缘黑色;尾羽黑色具蓝灰色羽缘,基部白色;下体颏、喉至上胸为富有金属光泽的黑色;胸下有一黑色宽中央纵纹,一直延伸至肛周;其余下体白色;胸侧和两胁染黄色或蓝灰色;虹膜暗褐色;喙黑色;脚铅蓝灰色至铅黑色。雌鸟似雄鸟,但上体光泽较弱,胸腹部黑色纵带不明显。黄颊山雀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栖息于中低山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中,也见于山麓疏林灌丛草坡或茶园、果园等地。常成对或小群活动,也和大山雀等其他小型鸟类混群,活跃地在乔灌木枝叶间飞翔跳跃。主食鳞翅目和鞘翅目等昆虫,兼食植物种实。繁殖期在4-6月,营巢于树洞、岩隙或墙缝中。窝卵数为3-7枚,卵灰白色且有红褐斑,雏鸟晚成。黄颊山雀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
  • 黑胸鸫属中型鸟类,体长20-30厘米。雄鸟整个头、颈、胸黑色,其余上体暗灰色,下体橙棕色,极为醒目。…
  • 东非长尾伯劳是伯劳科伯劳属的一种。分布于肯尼亚、索马里和坦桑尼亚。…
  • 大苇莺:属小型鸟类,雌雄两性羽色相似。眉纹淡棕黄色;眼褐色;翅褐色具淡棕色的边缘;尾羽亦褐色,…
  • 橙腹叶鹎体形大小和金额叶鹎相似,体长16~20厘米。额至后颈黄绿色,其余上体绿色,小覆羽亮钴蓝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