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背短脚鹎(学名:Hemixos castanonotus),体长18-22厘米。上体栗褐,头顶和羽冠黑色。背栗色、翅和尾暗褐色具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颏、喉白色,胸和两胁灰白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林缘灌丛和稀树草坡灌丛及地边丛林等生境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属杂食性。
分布于中国贵州望谟、罗甸、惠水、雷山、榕江,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香港和海南岛等地。也见于越南东北部。
基本信息
栗背短脚鹎额至头顶前部、眼先、颊栗色,头顶、头顶上短的羽冠、枕逐渐转为黑栗色或黑色。上体栗色或栗褐色,尾羽暗褐沾棕色,外侧尾羽具灰白色羽缘;两翼暗褐色,翅上小覆羽缀以栗毛,大覆羽、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外翈具灰白色或黄绿色羽缘。耳羽至颈侧棕色或棕栗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胸和两胁沾灰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褐色或红褐色,嘴黑褐色,脚暗褐色或棕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31-47克,♀29-49克;体长♂191-225毫米,♀185-225毫米;嘴峰♂16-19.5毫米,♀16-19.5毫米;翅♂92-108毫米,♀90-109毫米;尾♂85-108毫米,♀83-105毫米;跗蹠♂16.5-19毫米,♀17-20毫米。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林缘灌丛和稀树草坡灌丛及地边丛林等生境中。
迁徙: 留鸟
食性: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属杂食性。所吃食物主要为洋伞果、核果、乌饭果等植物果实与种子。昆虫主要有叶甲、象甲、蛾类、蜂类、蝇类等,以及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
习性: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乔木树冠层,也到林下灌木和小树上活动和觅食。
叫声:响亮的责骂声及偏高的银铃般叫声"tickety boo"。
分布于越南东北部和中国贵州望谟、罗甸、惠水、雷山、榕江,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香港和海南岛等地。
栗背短脚鹎分布图
繁殖期4-6月,营巢于小树或林下灌木枝桠上。巢距地高1.2-12米。巢呈杯状。主要由草茎、草叶、草根和竹叶构成。每窝产卵3-5枚,卵为洋红色、被有紫色斑纹或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2-28.1毫米×16.0-19.3毫米。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栗背短脚鹎是中国特有鸟类,但在中国种群数量不普遍,应注意保护。
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白头翁 Regel),是毛莨科白头翁属的一种植物,又名将军草、毫笔花、老冠花等。白头翁根状茎粗壮,…
纹喉鹎:体长19厘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偏绿色鹎。特征为头顶、脸颊、颏及喉均具黄色条纹。上体橄榄绿色。…
白头鹎是雀形目鹎科鹎属鸟类,别名有白头翁、白头婆、淡臀鹎、中国鹎等。喙黑色,嘴峰稍曲,端部下曲,…
黑短脚鹎是鹎科短脚鹎属鸟类。体长22-26厘米,嘴鲜红色,脚橙红色,尾呈浅叉状。羽色有两种色型,…
栗背短脚鹎,体长18-22厘米。上体栗褐,头顶和羽冠黑色。背栗色、翅和尾暗褐色具白色或灰白色羽缘。…
绿翅短脚鹎是鹎科、短脚鹎属的鸟类。共有9个亚种。中型鸟类,体长20-26厘米。…
白颊鹎是雀形目鹎科鸟类。体长19—21厘米。雌雄相似。成鸟头部深灰色具一显著的羽冠,…
黑喉红臀鹎是雀形目鹎科鹎属鸟类,别称有黑头公、红臀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