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黄腹冠鹎

黄腹冠鹎(学名:Alophoixus flaveolus):体长19-24厘米,是一种体型略大的褐色鹎。头顶橄榄褐色具黑褐色羽冠。白色的喉膨起,下体黄色。似白喉冠鹎但较鲜亮,上体褐色较重,腹部为鲜亮的柠檬黄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红色。

多生活于海拔约1600米以下的次生阔叶林、季雨林或沟谷林以及活动于乔木或灌木丛中。杂食性。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黄腹冠鹎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亚目:

鸣禽亚目

科:

鹎科

属:

冠鹎属

种:

黄腹冠鹎

亚种:

无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黄腹冠鹎前额基部灰色,前额至头顶逐渐变为褐色,羽端缀橄榄黄色。背、肩、腰等上体橄榄黄色。尾上覆羽沾棕色,尾羽暗棕褐色,外侧尾羽先端较浅淡。两翅覆羽棕褐色,羽缘缀橄榄黄色,飞羽暗褐色或褐黑色,外翈暗茶黄色,内侧飞羽内外翈均为暗茶黄色。眼先和眼周灰白色,耳羽和颊亦为灰白色,有的微缀褐灰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包括尾下覆羽鲜黄色,两胁橄榄褐色,有的胸部亦沾橄榄褐色。羽缘黄色,尾下覆羽淡黄色。

虹膜深红色,嘴黑色或黑灰色,脚肉棕色或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40-71.5克,♀44-64克;体长♂189-240毫米,♀201-228毫米;嘴峰♂17-20毫米,♀18-19毫米;翅♂98-104毫米,♀95-105毫米;尾♂85-99毫米,♀86-96毫米;跗蹠♂19-22毫米,♀19-22毫米。(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次生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雨林或季雨林中。尤其喜欢在沟谷林和林下灌木发达的阔叶林中活动。


生活习性

留鸟。常呈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活动于高大乔木树上或林下灌木上,也常到林缘疏林和灌丛中活动。有时也和山椒鸟、鹃鵙、凤鹛等混群活动。喜鸣叫,鸣声清脆婉转。在乔木和灌木树上觅食,很少到地面上活动和觅食。似白喉冠鹎。停栖时尾全扇开。

杂食性。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

叫声:喧闹。响亮沙哑而带鼻音的呱呱叫,及清亮的teek, da-te-ek, da-te-ek声,也有尖厉的抽辫声及甜润哨音。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和泰国。

偶见于中国的有限地区,高可至海拔1800米。指名亚种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澜沧江以西及西藏东南部(墨脱)。

黄腹冠鹎分布图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靠近溪流附近的林下灌木或小树上,巢呈杯状,主要由草茎、草叶和细根等构成,内垫以竹叶、细根。巢距地高1.2-3米,每窝产卵2-4枚,多为3枚。卵橙红色,有时着有淡紫色,被有血红色或栗色点状和线状等不同类型的斑纹,卵的大小为23.3-27.5×18.0-20.6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3天,雏鸟晚成性。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鹎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灰短脚鹎,体长19-22厘米。头顶和短的羽冠黑色,上体暗灰色,耳羽灰褐色,两翅表面橄榄绿黄色。…
  • 黑喉红臀鹎是雀形目鹎科鹎属鸟类,别称有黑头公、红臀鹎。…
  • 黄腹冠鹎:体长19-24厘米,是一种体型略大的褐色鹎。头顶橄榄褐色具黑褐色羽冠。白色的喉膨起,…
  • 领雀嘴鹎是雀形目鹎科雀嘴鹎属鸟类,又称羊头公、青冠雀、黄爪鸟等。嘴厚重,…
  • 白眼褐鹎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鹎科的一种动物。
  • 黄臀鹎,又称黄屁屁,是雀形目鹎科鹎属鸟类。成鸟额、头顶至枕部黑色,无明显冠羽,眼先和眼周亦为黑色,…
  • 白颊鹎是雀形目鹎科鸟类。体长19—21厘米。雌雄相似。成鸟头部深灰色具一显著的羽冠,…
  • 沼泽鹎是鸟纲、雀形目、鹎科的一种动物。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