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小鳈

小鳈,学名:Sarcocheilichthys parvus (Nichols, 1930),俗名:荷叶鱼、红脸鱼,为鲤科、鳈属的一种鱼类。体长为体高的3.3~4.0(平均3.5)倍;为头长的4.4~4.8(4.6)倍;为尾柄长的4.8~5.8(5.3)倍;为尾柄高的6.7~7.8(7.1)倍。头长为吻长的2.7一3.1(3.0)倍;为眼径的3.4~3.8(3.5)倍;为眼间距的2.4~2.6(2.5)倍;为尾柄长的1.1~1.2(1.1)倍;为尾柄高的1.4~1.6(1.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4(1.3)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小鳈

拉丁学名:

( )

别名:

荷叶鱼、红脸鱼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目:

鲤形目

亚目:

鲤亚目

科:

鲤科

亚科:

鮈亚科

属:

鳈属

种:

小鳈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6;胸鳍Ⅰ~13~14;腹鳍Ⅰ~7。鳃耙6~10。下咽齿5~5。侧线鳞35[4.5/(3.5~V)]36;背鳍前鳞11~12;围尾柄鳞14。   体长为体高的3.3~4.0(平均3.5)倍;为头长的4.4~4.8(4.6)倍;为尾柄长的4.8~5.8(5.3)倍;为尾柄高的6.7~7.8(7.1)倍。头长为吻长的2.7~3.1(3.0)倍;为眼径的3.4~3.8(3.5)倍;为眼间距的2.4~2.6(2.5)倍;为尾柄长的1.1~1.2(1.1)倍;为尾柄高的1.4~1.6(1.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4(1.3)倍。

体较小,稍长,略侧扁。尾柄粗短。腹部圆。头小。吻短钝,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极小,下位,马蹄形,口裂较狭,下颌前缘具发达的角质边缘。唇简单,下唇仅限于口角处眼小,眼间宽而隆起。口角具须1对,极微细。鳃耙不甚发达。下咽齿长而侧扁,其主要2枚末端尖钩。胸、腹部具鳞。侧线平直。

背鳍无硬刺,鳍条较长,最长鳍条的长度与头长相等,外缘平截或微凸,其起点至吻端较其基部后端至侧线最后1个鳞片的距离为大。胸鳍较短,后缘圆钝,其长度等于或稍大于头长,末端可伸至其基部至腹鳍起点间的3/4处。腹鳍起点稍后于背鳍起点,后缘亦呈圆钝。臀鳍外缘平截。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稍圆。肛门位置在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或略近腹鳍。

脊椎骨4+34~35。鳔较小,2室,前室呈圆形或椭圆形,其长约等于眼间距,后室细长,呈棒状,末端尖,为前室的2.0倍左右。肠短,肠长为体长的0.6~0.7倍。腹膜灰黑色。

体灰色微带黑。体侧中轴自吻部至尾鳍基有1黑条纹,其宽度相当于2个鳞片,与眼径约等长,此纹后半部色较深。颊部、额部均呈桔红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淡桔黄色,鳍条上常带有细小黑色点。生殖期间雄鱼体色较鲜艳,吻部具有较大的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最长的约与头长相等。

口小,下位,呈马蹄形。下颌有角质边缘。下唇限于口角。具短须。侧线鳞35~36。体侧有一黑色纵纹。生殖季节雄鱼吻部具珠星,雌鱼产卵管稍延长。

查看全部

生存习性

中下层鱼类,喜生活在水质清澈的石底山溪和小河中。雌鱼体长50毫米达性成熟。

繁殖季节约在4月。为鳈类中最小的一种。


分布范围

分布于四川省, 福建省, 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 贵州省, 陕西省, 江西省, 上海市, 安徽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湖北省, 重庆市, 云南省, 江苏省等。

鲤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泰国鲫,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 ,鲤科高体鲃属的一种鱼类。…
  • 大头鲤的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体形似鲤,所以得名“大头鲤”。在中医学上还可将其入药,具…
  • 鲫是鲤科、鲫属鱼类,体长46.9-255毫米。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
  • 须鲫,Carassioides cantonensis ,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须鲫属的一种鱼类,…
  • 岩原鲤是鲤科、原鲤属鱼类,俗称岩鲤、黑鲤鱼、墨鲤。体侧扁,略呈菱形;背部隆起,…
  • 鹅头红是鲤形目鲤科鲫属鱼类,又名红头虎头。其体形粗短,背部光滑,全身洁白,唯头顶有一块红色印斑,…
  • 鲤鱼,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红鱼。鲤科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原…
  • 麦穗鱼是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麦穗鱼属的鱼类,又名罗汉鱼。体长,稍侧扁,尾柄较宽。头小,吻尖,…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