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红胸秋沙鸭

红胸秋沙鸭(学名:Mergus serrator)属中等食鱼鸭类,体长53厘米。嘴细长而带钩,捕食鱼类。丝质冠羽长而尖。雄鸟黑白色,两侧多具蠕虫状细纹。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色暗而褐,近红色的头部渐变成颈部的灰白色。生活于河流,湖泊,海洋,苔原。常成家族群或小群迁飞,偶尔也见有单只的。食物主要为小型鱼类,也吃水生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分布于全北界、印度、中国,越冬于东南亚。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红胸秋沙鸭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秋沙鸭属

种:

红胸秋沙鸭

亚种:

无亚种

外形特征

雄鸟头部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枕部具黑色羽冠;上颈白色,形成一宽的白色颈环。下颈和胸锈红色,背黑色,下背暗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具细密的黑白相间虫蠹状细纹。尾羽灰褐色,初级飞羽和覆羽暗褐色,外侧边缘褐色较深,次级飞羽白色,外侧具黑色羽缘;三级飞羽黑褐色,大覆羽、中覆羽白色,小覆羽褐灰色,在翅上形成白色翼镜和大型白色翅斑,外侧肩羽白色,内侧肩羽黑褐色;下颈至上胸锈红色,杂以黑褐色斑纹,下胸至尾下覆羽白色,两胁具黑白相间的波状细纹。

雌鸟额、头顶、枕和后颈棕褐色.头侧和颈侧淡棕色,枕部羽冠也为棕褐色;眼先白色。背、肩、一直到尾灰褐色,具灰色尖端。颏白色。喉和前颈淡棕白色,前胸污白色,两胁灰褐色,其余下体白色。

虹膜雄鸟红色,雌鸟红褐色,嘴深红色。嘴峰和嘴甲黑色,跗跖红色。

幼鸟似雌鸟,但胸和下体中部多灰褐色而少白色。

红胸秋沙鸭与中华秋沙鸭的区别在于胸部棕色,条纹深色;与普通秋沙鸭的区别在于胸色深而冠羽更长。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600-1100克,雌性700-990克;体长雄性588-598毫米,雌性516-575毫米;嘴峰雄性57-60毫米,雌性50-58毫米;翅雄性232-259毫米,雌性218-255毫米;尾291-04毫米,雌性77-95毫米;跗跖44-46毫米,雌性39-46毫米。(注:♂雄性;♀雌性)

(注:红胸秋沙鸭图册网址 )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红胸秋沙鸭在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森林中的河流、湖泊及河口地区,也栖息于无林的苔原地带水域中。非繁殖期主要牺息在沿海海岸、河口和浅水海湾地区。迁徙期间也有少量个体偶尔进入内陆淡水湖泊。


生活习性

红胸秋沙鸭春季于3月初至3月中旬开始从越冬地往北迁徙,少数迟至4月还在辽东半岛未迁走。秋季于10月下旬开始出现在东北南部越冬地。常成家族群或小群迁飞,偶尔也见有单只的。

常呈小群活动。多在近海岸潮间带及其附近的岩礁处活动和觅食。几乎整天时间都在水上,很少到岸上活功。游泳时常将头浸入水中,探视水中食物,并频频潜水。休息时常飘浮在水面。头高高举起。颈伸得很直。有时也到岸边地上休息。在陆地上行走也好。潜水时像其他秋沙鸭一样,首先身体往上一跃,然后再翻身潜入水中。每次潜水时间多在20-30秒。飞行快而直。起飞时两翅需在水面急速拍打一阵才能飞起,显得有些吃力而笨拙。性胆怯而机警。叫声相当安静。雄鸟发情时发出多种轻柔而似猫的咪咪叫声。雌鸟发情及飞行时均发出似喘息的叫声。

红胸秋沙鸭主要通过潜水觅食,但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将头直接仲入水中觅食。觅食时多呈小群,边游边潜水觅食、有时也分散成2-3只或单只觅食。食物主要为小型鱼类,也吃水生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红胸秋沙鸭分布图 分布于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 、奥地利、阿塞拜疆、阿塞拜疆、巴哈马、白俄罗斯、比利时、百慕大、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克罗地亚、古巴、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希腊、格陵兰、匈牙利、冰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马其顿、马耳他、墨西哥、摩尔多瓦、黑山、摩洛哥、荷兰、挪威、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塞尔维亚 、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纳利群岛)、瑞典、瑞士、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克兰、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

旅鸟: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巴林、伯利兹、开曼群岛、多明尼加共和国、直布罗陀、海地、印度、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卢森堡、蒙古、尼泊尔、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勒斯坦、波多黎各、沙特阿拉伯、斯瓦尔巴特群岛和扬马延岛、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维尔京群岛。

产地不确定:菲律宾。

红胸秋沙鸭主要繁殖于冰岛、英伦三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欧洲北部、西伯利亚、蒙古、亚洲东北部、萨哈林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往东一直到加拿大北部、纽芬兰和格陵兰岛等整个北半球北极和近北极地区。越冬在繁殖地南部较暖和的海岸近海水域,往南到地中海、黑海、里海、非洲西北部,中亚、中国、日本以及北美洲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在中国主要繁殖在东北北部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呼仑贝尔盟和长白山地区。越冬在东北辽东半岛、山东、江苏、广东、广西、福建等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偶尔飘泊到台湾。迁徙时经过东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以及河北、甘肃、新疆等地。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红胸秋沙鸭的繁殖期为5-7月。通常在冬末和春季迂徙的路上形成对,也有的在到达繁殖地后对才形成。营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边地上灌丛或草丛中,或河边岩石下以及岩石缝隙中。有时也在树洞和地坑中营巢。巢内通常垫有少许枯草和大量绒羽。每窝产卵8-12枚,通常10枚。卵的大小为55-71×40-48毫米,平均65×45毫米,重54-80克,平均69克。卵光滑无斑。颜色为淡橄榄色,或深皮黄色。雌鸟孵卵。孵化期31-35天。雌鸟开始孵卵后雄鸟即离开雌鸟独自去换羽。雏鸟早成性。在雌鸟带领下大约经过一个月左右即能飞翔。第2龄时性成熟。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红胸秋沙鸭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秋沙鸭,特别是冬季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曾经是相当丰富的,但近来却变得相当稀少,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查看全部

秋沙鸭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绿眉鸭属河鸭,又称葡萄胸鸭。中等体型,身长约52厘米。非常似赤颈鸭但体型略大。…
  • 北京鸭,北京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北京鸭有400多年的历史,早期伴随明朝迁都北上,漕运繁忙,…
  • 黑雁是雁形目鸭科黑雁属鸟类,又称黑鹅。头、颈、胸、嘴及脚黑褐色;虹膜褐色;背及两翼灰褐色;尾下覆羽白色;胸侧及胁部多近白色纹;颈部两侧各具一个特征性白色横纹,在颈前后断开,未能联成颈环。幼鸟颈部无白斑,而翅上多白色横纹。黑雁繁殖于北美洲、西伯利亚极地的苔原冻土带,越冬于南方沿海的草地及河口。在中国安徽也能见其身影。主要栖息在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在冬季里大多出现在有耐碱植物生长的湖泊和水库周围,也出现在周围地势低洼的咸水湖和沿海地区,偶尔还出现在农田地里。性活跃,喜集群,常成群活动和栖息。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在6-8月,雌鸟孵卵,雄鸟通常在距巢100米以内范围内守候警诫。雌鸟孵卵时常将头和颈朝地面平伸出去以降低高度。孵化期为22-28天。黑雁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
  • 赤嘴潜鸭俗称大红头,是大型鸭类,个体比绿头鸭小,体长45-55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雄鸟头浓栗色,…
  • 斑嘴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鸟类。李文华,旭日干,中国自然资源通典 辽宁卷,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第361页雄鸟体羽大部棕褐色;嘴蓝黑色,先端黄色,嘴基至耳区贯眼线黑褐色;虹膜黑褐色,外圈橙黄色;眉纹黄白色,头顶、额、枕部暗棕褐色;上背灰褐色,下背褐色;翼镜蓝绿色带紫色金属光泽;胸部棕白色杂褐色斑,腹褐色;腰、尾上覆羽、尾羽黑褐色,尾下覆羽黑色;跗蹠和趾棕黄色,爪黑色。雌鸟嘴端黄斑不明显,下体自胸以下淡白色,杂暗色斑。因嘴端有黄斑而得名。斑嘴鸭分布于中国各省区,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塘及沼泽等湿地中。善游泳、行走,游泳时尾露出水面,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和其他鸭类混群。主食植物的种子、嫩芽和幼苗等植物性食物,也食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繁殖期5—7月,以干草和绒羽在岸边草丛中做巢,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8—14枚,孵化期24天。斑嘴鸭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
  • 斑头雁是雁形目鸭科雁属鸟类,又称白头雁、黑纹头雁。通体大都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
  • 赤膀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中型游禽。雄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侧及头上部浅白色,满杂以褐色斑点,…
  • 中华秋沙鸭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