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黑浮鸥

黑浮鸥(拉丁学名:Chlidonias niger)栖息于平原、山地、森林和荒漠中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尤其喜欢生长在有水生植物的内陆浅水湖泊,也出现于海岸和沿岸沼泽地带。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常在水面低空飞翔。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黑浮鸥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鸻形目

科:

鸥科

属:

浮鸥属

种:

黑浮鸥

亚种:

亚种

分布区域:

繁殖遍及北美、…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总体介绍

为小型水禽,体长24-27厘米。嘴较长而尖,黑色。脚红褐色。夏羽头、颈和下体黑色,背和尾灰色。尾下覆羽白色,尾呈叉状。翅下覆羽亦为白色。冬羽前额和下体白色,后头和枕黑色,耳区有一黑色斑,与头顶黑色相连,并向下延伸至眼下。胸两侧有粗著的黑色斑。上体和翅灰色,翅下覆羽白色。叫声为短促带鼻音的尖叫kyeh,联络声为klit。

阶段介绍

成鸟夏羽:头黑色,背和肩石板灰色,腰和尾灰褐色。翅上面石板灰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向端部渐呈灰黑色,外侧初级飞羽基部白色。下体黑色,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成鸟冬羽:头顶和枕黑色,与耳羽到眼先的黑色相连。上体淡灰褐色,翅较成鸟夏羽更淡,尾灰色。额、颏、喉和后颈的窄环以及下体均为白色,胸两侧有灰黑色斑点。幼鸟:与成鸟冬羽相似,背和肩的灰褐色羽有黑色和皮黄色的边缘;腰深灰色。下体白色,胸两侧有灰褐色斑点。 虹膜黑色,嘴灰黑色,脚红褐色;幼鸟脚灰黑色,有时为肉色。

体态大小

体重:公57-66克,母53-68.66克;体长:公244-270厘米,母243-270厘米;

嘴峰25-29厘米;翅舍:公205-227毫米,母200-222厘米;尾80-90厘米;跗踱15-18毫米。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于平原、山地、森林和荒漠中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尤其喜欢生长在有水生植物的内陆浅水湖泊,有时也出现于海岸和沿岸沼泽地带。


生活习性

飞行轻快而敏捷,两翅轻微煽动,有时从水面上耐一掠而过,用朝下的嘴在水面啄食。有时翱翔在水面上空,发现食物则两翅上叠,突然扎入水中捕食。在陆地行走的能力较差,而且行走不远。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岸边的昆虫为食,也捕食小鱼。觅食的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在水面上啄食,也可以潜入水下进行短距离捕猎,或者仅将头部和颈部伸入水中捕食,此外也能在飞翔中捕食和在地面上捕食。


分布范围

繁殖于北美洲,欧洲至里海及俄罗斯中部的淡水水体。冬季南迁至 黑浮鸥分布范围

中美洲、南非及西非,漂鸟远至智利、日本及澳大利亚。

在中国极为罕见。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天山,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池地区可能也有分布。天津、北京、河北(北戴河)及江苏盐城等地有迷鸟记录。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7月。常成群营巢,或与其他鸥类混在一起营巢繁殖。通常营巢于生长有芦苇和水生植物的开阔湖泊与河流岸边,有时也在沼泽地上营巢。巢属浮巢,通常营巢于飘浮于水面的芦苇堆或其它植物团上。巢主要由芦苇叶和草茎构成。每窝产卵通常3枚。有时少至2枚和多至4枚。卵的颜色为赭色或暗褐色,被有黑色斑点。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孵化朗为14-17天。


亚种分化

(亚种分化参考资料)


保护级别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鸥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红脚鹬:体长28厘米,上体褐灰,下体白色,胸具褐色纵纹。飞行时腰部白色明显,次级飞羽具明显白色外缘。…
  • 鹮嘴鹬体长40厘米,是一种灰、黑及白色鹬。识别特征为腿及嘴红色,嘴长且下弯。…
  • 蛎鹬是鸻形目蛎鹬科蛎鹬属。蛎鹬的成鸟夏羽头、颈、胸和上体大部分为乌亮的黑色,腰到尾上覆羽白色,…
  • 黄脚银鸥是鸥科、鸥属的一种鸟类。黄脚银鸥为大型鸥类,全长57-64厘米;雌雄同色;上体浅灰至中灰色,…
  • 领燕鸻,是燕鸻科、燕鸻属的小型涉禽,体长23-27厘米,夏季上体淡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喉皮黄色,…
  • 孤沙锥: 是鸟纲、鹬科的小型涉禽。体重126-159克,体长265-318毫米。为沙锥中个体最大者。…
  • 中贼鸥为鸥形目大贼鸥属下的一种游禽。仅有一种,无亚种分化。为大型海鸟,体长47-55cm。嘴较短、…
  • 东方鸻:属小型涉禽。体重80-95克,体长220-255毫米。在夏季,前额、眉纹和头的两侧白色,头…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