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纯色噪鹛

纯色噪鹛(学名:Trochalopteron subunicolor)是鹟科、噪鹛属中型鸟类,体长22-24厘米。上下体羽大都呈橄榄褐色或棕褐色,各羽均具黑色羽缘,在上下体形成密集的鳞状斑。外侧飞羽外硼基部草黄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块斑;外侧尾羽大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虹膜褐色或淡黄褐色,嘴黑褐色,脚暗褐或角褐色。

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3500米的山地阔叶林中,也出现于林缘、溪岸、山边等开阔地带的灌丛与竹丛内。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喜结小群,在繁殖季节也常见成对活动。常穿梭于荆棘和灌丛间,边跳边窜,很少静止。鸣声尖锐急促,历久不息。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等东喜马拉雅山地区国家以及印度(阿萨姆、锡金)、孟加拉国、缅甸和越南。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纯色噪鹛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鹟科

亚科:

画眉亚科

属:

噪鹛属

种:

纯色噪鹛

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枕暗灰褐或暗橄榄褐而沾灰,前额微沾棕黄色,颈侧和整个上体橄榄褐色或橄榄棕色,腰至尾上覆羽稍浅淡,所有羽毛均具窄的黑色羽缘,在整个上体形成明显的鳞状斑。翅上覆羽与背同色,初级覆羽暗褐色或栗褐色。初级飞羽内翈褐色或黑褐色,外翈端部灰色,基部橄榄黄色或草黄色彼此并连成一明显的草黄色块斑,外侧次级飞羽外翈橄榄黄色到内侧次级飞羽逐渐变为橄榄褐色而沾有黄色,到最内侧飞羽全为橄榄褐色或橄榄黄色、具窄的白色端斑。中央尾羽橄榄褐至棕褐色,外侧尾羽大都黑色具白色端斑,基部外翈橄榄褐色沾黄。眼先黑色或灰黑色,颊、头侧、颏和喉污褐色或灰橄榄褐色,胸、上腹和两胁橄榄褐色,下腹皮黄色,所有羽毛均具黑色羽缘在下体形成鳞状斑。其中在前部黑色羽缘较明显,鳞状斑因而亦显著,至腹以后黑色羽缘不显著,鳞状斑亦逐渐消失,尾下覆羽和覆腿羽橄榄褐色。

虹膜褐色或淡黄褐色,嘴黑褐色,脚暗褐或角褐色。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跗蹠

雄性

58-75克

228-255毫米

15-19毫米

82-98毫米

103-125毫米

36-44毫米

雌性

50-76克

217-235毫米

15-19毫米

79-96毫米

103-116毫米

31-37毫米

查看全部

近种区别

相似种蓝翅噪鹛(Garrulax squamatus)有黑色眉纹,外侧飞羽外翈蓝色,外侧尾羽无白色端斑。区别亦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蓝翅噪鹛


生活习性

行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3500米的山地阔叶林中,也出现于林缘、溪岸、山边等开阔地带的灌丛与竹丛内。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 常栖息于树丛或灌丛内,最喜栖居于常绿林的林缘地带。喜结小群,在繁殖季节也常见成对活动。常穿梭于荆棘和灌丛间,边跳边窜,很少静止。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

叫声:清晰的四声哨音,示警时发出高叫,也有叽喳尖叫。鸣声尖锐急促,历久不息。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等东喜马拉雅山地区国家以及印度(阿萨姆、锡金)、孟加拉国、缅甸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贡山、泸水、碧江、盈江、潞西、怒江与龙川江间山脉,西南部景东、澜沧以及西藏南部聂拉木和东南部地区。 纯色噪鹛分布图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较为开阔的森林中或林间空地上,巢多置于较矮的灌木或树的低枝上。巢呈杯状,主要由草茎、草叶、竹叶、苔藓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竹叶。每窝产卵3-4枚,卵的大小为26.1毫米×17.7毫米。


亚种分化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布范围

纯色噪鹛景东亚种

Trochalopteron subunicolor fooksi

Delacour & Jabouille,1930

分布于越南西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部景东和澜沧一带。

纯色噪鹛滇西亚种

Trochalopteron subunicolor griseatum

Rothschild,1921

分布于缅甸东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贡山、泸水、碧江、盈江、潞西、怒江和龙川江间山脉。

纯色噪鹛指名亚种

Trochalopteron subunicolor subunicolor

Blyth,1843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至印度(阿萨姆、锡金)。在中国分布于西藏南部聂拉木等地。

3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指名亚种头顶暗褐色,微具黑褐色羽缘,背橄榄褐色,而具黑褐色羽缘;滇西亚种头顶暗灰,具窄的黑色羽缘,背橄榄褐沾棕,具黑褐色羽缘;景东亚种头顶暗褐沾棕,无黑色羽缘,背棕褐色,具黑色羽缘。

查看全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纯色噪鹛每年要吃大量害虫,对农、林都有一定益处。亦可作笼鸟饲养。

画眉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白眉雀鹛是鹟科、雀鹛属的鸟类。头顶暗灰褐色,有粗著白眉纹,眉纹上、下方又有宽阔黑纵纹;上体茶黄棕,…
  • 赤尾噪鹛中型鸟类,体长24~28厘米。头顶至后颈红棕色,两翅和尾鲜红色,眼先、眉纹、颊、颏和喉黑色,…
  • 剑嘴鹛:中型鸟类,体长21-22厘米。嘴特别细长而向下弯曲,头顶和头侧烟灰色具长而窄的白色眉纹,…
  • 红头穗鹛是雀形目画眉科伪穗鹛属鸟类。成鸟额至头顶或至枕部为棕红色;额基和眼先淡灰黄色;眼圈隐隐泛黄白色;颊和耳羽灰黄色缀有橄榄褐色;其余上体连同翼和尾的表面为橄榄绿褐色;飞羽和尾羽暗褐色,外缘沾茶黄色;下体颏、喉和胸浅灰黄色,具细黑羽干纹;腹和尾下覆羽橄榄褐绿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淡灰黄色;虹膜棕红色;上喙角褐色,下喙暗黄色;脚黄褐色。红头穗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地区;在中国分布于秦岭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长江流域、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栖息于山地森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结小群或与棕颈钩嘴鹛等其他鸟类混群,在林下灌丛间来回跳跃穿梭。主食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等昆虫,偶食少量植物种实。繁殖期在4-7月,营巢于茂密灌草丛或竹丛中。窝卵数4-5枚,卵白色且具棕斑,雏鸟晚成;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共同育雏。红头穗鹛为食虫益鸟,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
  • 玉山噪鹛中等体型的褐色鸟类。白色长眉纹及髭纹显著;顶冠灰而具白色的鳞状斑纹;脸侧及颏褐色,…
  • 条纹噪鹛是画眉科、噪鹛属中型鸟类,体长28-32厘米。头具短的羽冠,上体栗褐色,飞羽外翻蓝灰色。…
  • 弄岗穗鹛隶属于雀形目画眉科穗鹛属,脚强健,善跳跃,不善飞翔,喜结群活动。全身大部分为深褐色,…
  • 黑额山噪鹛是噪眉科、噪鹛属中型鸟类,体长27-31厘米。上体橄榄褐色,尾上尾下覆羽棕红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