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横带刺尾鱼

横带刺尾鱼(学名:Acanthurus triostegus(Linnaeus,1758),刺尾鱼科刺尾鱼属的一种鱼类。俗名条纹刺尾鱼。鱼吻及下颌周围有淡色环。体被细小栉鳞。体色较浅、有白色、白中带绿甚至灰色或黄色等不同色彩、体侧具5条纵向黑色条纹,其中一条经过鱼眼。体侧非常扁平,鳃耙、背鳍和臀鳍不明显。尾柄两侧各有一向前棘。平均长度17厘米,最长27厘米;体长为体高的2.3倍。此鱼大洋底栖性,为暖水珊瑚礁鱼类。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横带刺尾鱼

拉丁学名:

(,)

别名:

条纹刺尾鱼、五…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辐鳍鱼纲

亚纲:

新鳍亚纲

目:

鲈形目

亚目:

刺尾鱼亚目

科:

刺尾鱼科

属:

刺尾鱼属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泛太平洋海域,西起东非,东至巴拿马 横带刺尾鱼分布区域 ,北起日本南,南至罗得豪岛、帕拉岛及杜夕岛(包含密克罗尼西亚)。

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孟加拉国、英属印度洋领地、圣诞岛、可可岛、科摩罗、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毛里求斯、马约特岛、莫桑比克、缅甸、阿曼、留尼汪、塞舌尔、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坦桑尼亚、泰国、也门。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水深:0-90米,栖所温度:24-26℃。

主要生活在潟湖和面海珊瑚礁水域;蓄潮池及其他近岸栖息地,如低浅海滩侵蚀带也有发现。


形态特征

背鳍硬棘数:9枚;背鳍软条数:22-26枚;臀鳍硬棘数:3枚;臀鳍软条数:19-22枚。

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头小,头背部眼前稍凸。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各鳍条皆不延长;胸鳍近三角形;尾鳍略内凹或近截形。体一致为具光泽之灰绿色至黄绿色,腹面白色,体侧与腹面颜色相交处另具1条波状黑色纵纹,随着成长而明显;头部及体侧共约有5条黑色横色,第一条横带贯穿眼部而成1条眼带,最后一条则位于尾柄前方;尾鳍前方之尾柄背侧另具1条黑色鞍状斑,腹侧则有1个黑点;头背侧由眼间隔至吻端的正中央另具1条黑色窄带;各鳍淡色至黄绿色。

注:横带刺尾鱼图片来源。

查看全部

生存习性

单独或结群出游,活动区域较小于其它刺尾鱼。遭遇突然情况时,会出现强直静止行为。草食性,习惯啃食珊瑚和岩礁上的海藻,也会成群觅食丝状藻。


繁育状况

横带刺尾鱼繁殖期成群聚集,群中个体数以万计,其中每10-20只个体形成子群。结对产卵也有过发现。

赤道附近的种群可在全年任何时间产卵,其它地区的种群季节性繁殖,比如夏威夷附近海域的横带刺尾鱼,只在2-3月的满月期产卵,产卵前迁徙2公里到达向海一侧的礁石繁殖地或连接潟湖和海洋的水道。从孵化的柳叶状稚鱼到幼鱼阶段,体长增加3.2厘米。双亲对后代不提供亲代抚育。

查看全部

使用价值

一般以流刺网、延绳钓或潜水镖鱼法等捕获。观赏及食用兼具。剥皮后,煮姜丝汤,肉质鲜美。尾柄上骨质盾板非常锐利,易伤人,处理时需小心。因食物鲢之关系,可能具热带海鱼毒。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物种(LC)。


相关知识

横带刺尾鱼学名:Acanthurus triostegus,由瑞典自然学者-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命名。

刺尾鱼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小丑鱼是鲈形目雀鲷科小丑鱼属鱼类的统称。体长仅5—6厘米。身体色彩艳丽,…
  • 蓝点马鲛,又名鲅鱼、马交、燕鱼,是鲭科马鲛属的一种暖水性大型中上层洄游鱼类。体呈纺锤形,…
  • 多鳞鱚,Sillago sihama ,鱚科鱚属的一种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
  • 刺鳅是合鳃鱼目刺鳅科刺鳅属鱼类,俗称钢鳅、刀鳅、石锥。体细长,前端稍侧扁,…
  • 乌鳢[wū lǐ],又名黑鱼、财鱼、乌鱼、蛇头鱼,属于鲈形目鳢科鳢属鱼类。…
  • 大眼鲷是鲈形目大眼鲷科鱼类,又称大目、大目莲。体呈长椭圆形,较侧扁;口大,口裂倾斜或近垂直状;眼更大,…
  • 孔雀鲷,Aulonocara jacobfreibergi Lwanda,慈鲷科孔雀鲷属。
  • 孔雀鲷,Aulonocara jacobfreibergi Lwanda,慈鲷科孔雀鲷属。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