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栗鸢

栗鸢(学名:Haliastur indus):又叫红老鹰,为中型猛禽。体长36-51厘米。虹膜为褐色或红褐色,头、颈、胸和上背白色,其余体羽和翅膀均为栗色。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沼泽、沿海海岸和邻近的城镇与村庄。除繁殖期成对和成家族群外,通常单独活动。活动在白天。常单独在湖滨、海滨、河岸或水域与村庄上空长时间地翱翔和滑翔。主要以蟹、蛙、鱼等为食,也吃昆虫、虾和爬行类,偶尔也吃小鸟和啮齿类。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栗鸢

别名:

红鹰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亚科:

齿鹰亚科

属:

栗鸢属

种:

栗鸢

亚种:

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栗鸢又叫红老鹰,为中型猛禽。体长36-51厘米。虹膜为褐色或红褐色,嘴为淡蓝绿色或淡柠檬色,基部为蓝色;嘴峰和嘴尖较谈,有时为淡黄色;蜡膜黄色,脚和趾暗黄色、黄灰色或黄绿色。头、颈、胸和上背白色,其余体羽和翅膀均为栗色,初级飞羽为黑色,与其他猛禽容易区别。飞行时翅膀朝前倾斜并和身体稍微形成一定的角度,从上面看,翅膀为栗色,翅膀的尖端为黑色,头部和颈部为白色,其余部分为栗色,从下面看,翅膀内面为栗色,翅膀的尖端为黑色,飞羽呈淡红褐色,头部、颈部和胸部为白色,其余体羽均为栗色。它的尾羽为圆形,与鸢的叉尾不同。

成鸟:头、颈及胸白色,翼、背、尾及腹部浓红棕色,与黑色的初级飞羽成对比。亚成鸟通体近褐,胸具纵纹,第二年为灰白,第三年具成鸟羽衣。与黑鸢及黑耳鸢区别在尾圆。

虹膜-褐色;嘴及蜡膜-绿灰色;腿及脚-暗黄。

大小量度:体长360-510毫米;嘴峰31-35毫米;翅362-400毫米;尾188-207毫米;跗蹠47-59毫米。(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栗鸢迁徙时间一般为春季于3-4月迁来,秋季于10-11月迁走,但各地均较罕见。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沼泽、沿海海岸和邻近的城镇与村庄。除繁殖朔成对和成家族群外,通常单独活动。活动在白天。常单独在湖滨、海滨、河岸或水域与村庄上空长时间地翱翔和滑翔,偶尔鼓动几下翅膀。飞行时两翅向前举,和身体呈一定角度,不像鸢那样两翅向左右平伸,但和鸢一样也多在空中呈圆圈翱翔和滑翔。在开阔的水面翱翔时通常离水而很低,有时也在村庄和田野上空翱翔,并不时发出长而悲哀的尖叫声,并带有颤音。飞累了则栖息于树上、房屋屋脊上或河边突出的岩石上。


生活习性

主要以蟹、蛙、鱼等为食,也吃昆虫、虾和爬行类,偶尔也吃小鸟和啮齿类。觅食主要靠视觉,因而视力特别敏锐。通常栖息于高而突出的地方,以便能更好的观察四周,当发现地上有猎物时,则突然从空中直扑下去捕食,也捕食从眼前飞过的诸如小鸟和大的昆虫等猎物。有时也在渔村上空盘旋或直接栖息于高的房屋屋脊上,当有鱼类或其他动物内脏扔出时,则飞去椭食,有时也直接偷取渔民的鱼。除在地上捕食外,也在水中和空中捕食。捕获物或直接在地上啄食或栖息在树上啄食,有时也到处游历觅食或沿海岸飞翔,啄食沿途的腐肉、死鱼和臭肉,在有大量死鱼的地方,也见成群觅食。


分布范围

栗鸢分布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沿海地区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所罗门群岛等地。

全世界共有4个亚种,中国仅分布有指名亚种,分布于内蒙古、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地。其中在山东为旅鸟,在浙江、广西为夏候鸟,在云南为留鸟或旅鸟,其他省、区的情况不详,其中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报道的新记录。

分布不常见且数量仍在下降,生活在大型河流及沿海,见于长江下游、西江、云南西南部及东南沿海。保护区是中国的武夷山(江西)、高黎贡山、铜壁关和黄河三角洲。

栗鸢分布图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4-7月。通常营巢于水边、农田地边或渔村中高大而孤立的树上,偶尔也有置于房屋屋顶上的,巢较粗糙。通常用枯树枝在树干枝叉上堆集而成,形状为盘状,中间下凹,里面放有细软的干草、棉花、破布条、毛发和纸屑。营巢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雄鸟运送巢材和为雌鸟运送食物,雌鸟筑巢。每窝产2-3枚卵,侧尔有多至4枚和少至1枚的。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白色或淡蓝色,有的具少许细的褐色或红褐古色斑点或斑纹。主要由雌鸟孵卵,雄鸟为雌鸟捕猎和运送食物,孵化期为26-27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觅食喂养,大约经过50-55天后即可飞翔和离巢。


亚种分化

(4种)

1、栗鸢指名亚种(学名:Haliastur indus indus):分布于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中国南部。

2、栗鸢马来亚种(学名:Haliastur indus intermedius):分布于马来半岛,大,小巽他群岛,苏拉威西群岛和附近的小岛屿,菲律宾和摩鹿加群岛中部。

3、栗鸢澳洲亚种(学名:Haliastur indus girrenera):分布于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澳大利亚。

4、栗鸢所罗门亚种(学名:Haliastur indus flavirostris):分布于所罗门群岛。

查看全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鹰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秃鹫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反派,初次登场于《神奇蜘蛛侠》第2期,由斯坦·李和史蒂夫·迪特科联合创造。…
  • 食猿雕:鹰科、食猿雕属鸟类。体型大,体长91厘米,翼展200~250厘米,体重6500克,寿命30年。…
  • 短趾雕:体长62-70厘米,体重1.2-2.3千克。它们的颔、颈和胸部上方呈浅棕色。…
  • 条纹鹰:是鹰形目、鹰科、鹰属的鸟类。体长34厘米,翼展51-69厘米,体重85-208克。…
  • 栗鸢:又叫红老鹰,为中型猛禽。体长36-51厘米。虹膜为褐色或红褐色,头、颈、胸和上背白色,…
  • 美洲角雕是大型猛禽,体型大,喙和爪均强健,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
  • 胡兀鹫是隼形目鹰科胡兀鹫属鸟类,别名大胡子鹫、胡子雕、髭兀鹫、胡秃鹫。…
  • 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体长84-91厘米。成鸟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羽毛为披针形,较长;头、颈羽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