栌菊木(学名:Nouelia insignis Franch.)是菊科,栌菊木属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米。枝粗壮,常扭转,叶片厚纸质,长圆形或近椭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薄被灰白色绒毛;网脉极明显;叶柄被绒毛。头状花序直立,单生,无梗,总苞钟形,基部圆,总苞片背面被黄褐色绒毛,外层短,卵状三角形,花托凹陷,花全部两性,白色;缘花花冠二唇形,外唇舌状,舌片开展,长圆形,花冠管与舌片近等长;裂片短于花冠管,花柱分枝扁,顶端圆。瘦果圆柱形,3-4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云南和四川西部。生长在海拔1000-2500米的山区灌丛中。
栌菊木是菊科中稀有的木本残遗种。对于研究中国菊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及古地理等,具有科学价值。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枝粗壮,常扭转,幼时有条纹,上部厚被绒毛。叶片厚纸质,长圆形或近椭圆形,长8-19厘米,宽3.5-8厘米,顶端短尖或钝而中脉延伸成一短硬尖头,基部钝、圆,边全缘或有疏离的胼胝体状小齿,上面无毛,下面薄被灰白色绒毛;中脉在上平坦,在下面极凸起高达2毫米,侧脉7-8对,弧形上升,离缘弯拱连接,网脉极明显;叶柄长2-3厘米,被绒毛。
头状花序直立,单生,无梗,舌片展开时直径可达5厘;总苞钟形,基部圆,直径20-25毫米;总苞片约7层,背面被黄褐色绒毛,外层短,卵状三角形,长和宽近相等约4-5毫米,顶端短尖,中层长圆形,长约15毫米,宽4-5毫米,顶端略尖,最内层狭,披针形或线形,长20-25毫米,宽1-2毫米,顶端渐尖;花托凹陷,直径5-8毫米,无毛,窝孔周围有网纹状凸起。花全部两性,白色;缘花花冠二唇形,外唇舌状,舌片开展,长圆形,长约15毫米,顶端具3齿或3裂,内唇2裂线形,外卷,花冠管与舌片近等长;盘花花冠管状或不明显二唇形,檐部5裂,裂片短于花冠管,长约8毫米,外卷;花药尾部长约2毫米,内侧被毛;花柱分枝扁,顶端圆。瘦果圆柱形,长12-14毫米,有纵棱,被倒伏的绢毛。冠毛1层,微白色或黄白色,刚毛状,长约15毫米。花期3-4月。
栌菊木 生长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区灌丛中。 喜干热河谷气候环境。土壤为山地酸性黄壤。多生于金沙河谷沿岸及沟谷山坡的杂灌木林中。常与云南泡花树 Meliosma yunnanensis Franch.形成小片群落,或生于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与栎类Quercus Spp.混交林内或云南松林林缘。栌菊木是喜光的阳性树种,在向阳、湿润的岩石隙缝及悬岩峭壁处生长较好,在空气湿润的2300--2800米高海拔处生长良好,在海拔较低处则生长较差,有时成丛或匍匐状生长。
分布于云南(江川、元谋、大姚、宾川、鹤庆、永胜、丽江、中甸)和四川西部(木里、九龙)。 栌菊木
栌菊木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菊科中稀有的木本残遗种。由于形态特殊,对于研究中国菊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及古地理等,具有科学价值。 栌菊木
栌菊木 保护级别: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 (VU)。
保护措施:在栌菊木分布集中的地区,应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砍伐,促进天然更新,逐步扩大其分布范围。建议产区有关部门进行人工育苗栽植,使这种稀有的植物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和繁殖。
物种现状:稀有种。栌菊木属于典型北温带菊科中较原始的单种属,为中国特有。在西南部分地区,呈零星散生或小块状群落。由于经济价值不大,不被重视,常当作薪柴大量砍伐,或任其自生自灭,致使这种资源日益减少。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很可能陷入濒危状态。甚至有绝灭的危险。
向日葵:是桔梗目、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是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茎粗壮,…
马兰是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有匍枝,茎直立,高可达70厘米,上部有短毛,…
江陵金菊别名黄金菊、金香菊、金菊等,1997年从众多野生饮用菊花品种中选育改良,品质独特,…
薄雪火绒草又称雪绒花,是菊科火绒草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等…
羊耳菊 Pruski & Anderberg)是菊科羊耳菊属的落叶灌木。…
大丁草 Turcz.),是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春秋二型,在春型的叶较小,秋型的叶较大。…
白子菜 DC.)是菊科菊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木质,带有紫色,表面有白色较短柔毛,…
紫章 属于菊科千里光属,别名紫蛮刀、紫金章、鱼尾冠、紫龙,主要分布于产马达加斯加岛的南部。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