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洲鸵(学名:Rhea americana)是美洲鸵鸟目美洲鸵鸟科的鸟类,共有五个亚种。体高约1.6米,重达25千克,为美洲最大鸟类。有三个脚趾,又被称作三趾鸵鸟,虽然也不会飞,翼却比较发达。有10枚初极飞羽,指骨3枚。腿强大,3个前趾均具爪。头、颈、腿和围眼部除少数羽毛外均裸出。雌雄羽色相近。体羽轻软,主要为暗灰色,头顶为黑色,无真正尾羽。群居性。分布于南美洲。
基本信息
大美洲鸵体长80-132厘米,身高120-170厘米,体重25,000-36,000克。头小,颈长,体形略显纤细。各亚种在羽色上有深浅不同,雌雄羽色相近。体羽轻软,主要为暗灰色,头顶为黑色。喙扁平,直而短,呈灰色。翅膀较大,但也不能飞行。没有尾羽。跗跖和脚为灰白色,跗跖前面为盾状鳞,脚上具3趾。
其形态很象非洲鸵鸟,它也有一只细长的腿、细长的头颈,弧形的背脊、徒有其名的翅膀,也是过着一雄多雌的群体生活,雌鸟管生蛋,雄鸟管孵卵。但是它和非洲鸵鸟有区别,一是其脚爪为3趾,而非洲鸵鸟为2趾,二是形体比非洲鸵鸟小,高度通常为1.5米,重20千克,三是羽毛没有非洲鸵鸟长。羽色多按身体部位而异,有的是油滑的棕色,有的是黑色和灰色。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地。
大美洲鸵(分布图)1
大美洲鸵(分布图)2
栖息于疏林、灌丛和草原。喜结群,一般为1只雄鸟和5-6只雌鸟。每一只雄的都有它自己的情侣,如有别的雄鸵鸟走近它们,它就和对方决死斗。叫声为“隆隆”声。善于奔跑,会游泳。以植物和小动物为食。食性很杂,但以植物的茎、叶、果实等为主,特别是开花的灌木,寄生的匍匐植物,地面蔓生的葫芦科植物和野生无花果等,也吃昆虫、软体动物、小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美洲鸵鸟走路的时候,总是紧闭着两翼,忽前忽后地摇摆着颈项,健壮有力的双足,跨一步足有1米多远,真有一种昂首阔步、气概不凡的“巨人”风度,当它奔跑时,背部两翼便伸展开来,头和颈项弯了下去。据目击者言,它的踩踏力是可怕的。在南美洲常常看到一只狗或其他动物被它斗败、踏死的惨景。
婚配为一雄多雌,每只雄鸟拥有5-6只雌鸟。繁殖期为5-10月。雄鸟在地面上筑巢。雌鸟均产卵于同一巢中,每巢有20-50枚卵。卵的大小为132×90毫米,卵重600—750克。卵呈金黄色。雄鸟孵卵,孵化期为34-42天。雏鸟为早成性。3-4岁性成熟。寿命约为20-30年。
雄性大美洲鸵在交配时,眼神虽然有些飘忽不定,但却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每当交配期来临,雄性大美洲鸵把巢搭建好,并邀请配偶们们把蛋下于此。妻妾的数量有时能达到15只之众。下完蛋,妻妾们就立马离开另觅新欢去了,但雄性大美洲鸵却会留下来孵蛋,蛋的数量在25至50之间。在六周的孵化期里面,雄鸟很少进食,也基本不离窝半步。接下来,它还会喂养这一大窝雏鸟,并非常积极的保卫着它们,任何靠得太近的动物,甚至是雌性大美洲驼,都会遭到它的攻击。
大美洲鸵(卵)
大美洲鸵(雄鸟孵卵)
中文名称
学 名
1.
大美洲鸵阿根廷亚种
Rhea americana albescens
2.
大美洲鸵指名亚种
Rhea americana americana
3.
大美洲鸵玻利维亚亚种
Rhea americana araneipes
4.
大美洲鸵乌拉圭亚种
Rhea americana intermedia
5.
大美洲鸵巴拉圭亚种
Rhea americana nobilis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大美洲鸵是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鸟类,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它的全身有许多部分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大美洲鸵的肉在外观上与牛肉相似,富含蛋白质、脂肪、胆固醇含量低,肉鲜嫩,无药物残留(因为极少因病用药),适合现代人类的膳食潮流。它的皮是世界上最为名贵的皮革之一,以轻柔有弹性、耐用透气性能好和美观(皮上的羽根形成天然圆点图案),其耐力是母牛皮的3-5倍。羽毛经济价值也非常高,用于现代的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也是高档时装的配料。大美洲鸵的卵大,而且味道鲜美,卵壳还是优质的工艺品。此外,其油、眼角膜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大美洲鸵以草食饲料为主食,耐粗饲,不与人类争食,既具有反刍动物的耐粗饲特性,又具繁殖性能强,适于集约化饲养。它有家禽的优秀繁殖能力,并且抗病力强,倍受全球重视,已成为世界性的绿色工程。
饲养大美洲鸵发栏舍应建设在僻静处,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大而平坦,适当种植可食的落叶乔木、灌木、苜蓿或禾草等。围栏要坚固,高2米以上.房舍面积也应较大,土地面,上铺沙土(为防鼠也可用水泥底,上铺沙土),冬季和繁殖时垫草。舍内应有操作廊和保温设施,还需注意采光。每对大美洲鸵的栏舍大小为运动场50米×12米,舍内5米×5米。
经过人工驯养的大美洲鸵仍保持了其草食特性,具有很强的粗纤维消化能力(盲肠特别发达),对优质的籽实饲料需求量少。成体每天仅需供应1.5-2.0公斤精料,其他为青草,就可以满足正常的生长和繁殖营养需要。大美洲鸵主食混合面窝头、粮食、禾草、树叶、苜蓿、叶菜以及水果、骨粉等。混合面窝头可按下面配方配制:玉米面30%、豆饼面20%、麸皮10%、高粱面22%、白面5%、鱼粉8%、骨粉4%、盐1%。另加不定量的带骨肉末,少量多维素。3月龄以下的幼鸟,青粗饲料可占40%。精料中通常可使用50%草粉。
大美洲鸵可一雄多雌饲养。3月龄后大美洲鸵对气温的适应极强,成体除产卵时进入室内外,其余时间均可在露天生活。刮风、下雨、冷热天气对其均无不良影响。但是,在北方地区饲养的冬季需要注意保温,晴朗无风的天气可放出在运动场运动,夏季在无乔木遮荫的场地饲养时应有遮萌设备,中午经常人工淋浴或喷水降温。大美洲鸵在繁殖期好斗,甚至攻击人,因此要注意安全,非接触不可时提高警惕。饲料的卫生消毒和垫草、垫沙的清理与消毒十分重要,夏秋季节应注意杜绝霉菌、内寄生虫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绿喉太阳鸟:共有9个亚种。小型鸟类,雄鸟体长13-15厘米、雌鸟10-12厘米。…
黄颊山雀是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鸟类。雄鸟额、头顶和羽冠为具有光泽的黑色;额基、眼先、眉纹、脸颊和耳羽等头颈侧为鲜艳的明黄色;贯眼纹黑色;后颈亦具一黄斑;上体灰黄绿色,羽缘黑色;尾羽黑色具蓝灰色羽缘,基部白色;下体颏、喉至上胸为富有金属光泽的黑色;胸下有一黑色宽中央纵纹,一直延伸至肛周;其余下体白色;胸侧和两胁染黄色或蓝灰色;虹膜暗褐色;喙黑色;脚铅蓝灰色至铅黑色。雌鸟似雄鸟,但上体光泽较弱,胸腹部黑色纵带不明显。黄颊山雀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栖息于中低山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中,也见于山麓疏林灌丛草坡或茶园、果园等地。常成对或小群活动,也和大山雀等其他小型鸟类混群,活跃地在乔灌木枝叶间飞翔跳跃。主食鳞翅目和鞘翅目等昆虫,兼食植物种实。繁殖期在4-6月,营巢于树洞、岩隙或墙缝中。窝卵数为3-7枚,卵灰白色且有红褐斑,雏鸟晚成。黄颊山雀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
栗鹀:为鹀科鹀属的鸟类,体重15-22克,体长130-148毫米。体型略小,是一种栗色和黄色的鹀。…
红胸啄花鸟:体重5-10克,体长60-92毫米。体形纤小。雄鸟上体呈辉亮的金属绿色;下体棕黄,…
松雀:体重48-57克,体长192-213毫米。是一种体型较大而尾长的雀。嘴厚而带钩,…
牛背鹭:体较肥胖,喙和颈较短粗。夏羽大都白色;头和颈橙黄色,…
山蓝仙鹟: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额基和眼先黑色,颏橙棕色,仅颏尖为蓝黑色,…
白斑翅雪雀:属典型的高原鸟类,共有7个亚种,体重30-34克,体长142-169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