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鮻(学名:Liza macrolepis),为鲻科、鮻属鱼类。体呈纺锤形,略侧扁;脂眼睑不发达。他重中之重是胸鳍基部有金黄色斑,且体型较为粗胖。鱼体背部青黑色,腹部银白,鳞片大,尾鳍凹形。与粗鳞鮻(L. dussumieri)相似,但後者的鳞片更大些。
基本信息
背鳍Ⅳ,Ⅰ-8;臀鳍Ⅲ-9;胸鳍Ⅰ-13-14;腹鳍Ⅰ-5;尾鳍Ⅱ-11-12-Ⅱ。纵列鳞31-34,横列鳞10-11,背鳍前鳞18-22。
体长为体高的3.4-5.0(平均4.4)倍,为头长的3.6-4.5(4.4)倍。头长为吻长的2.4-6.2(4.7)倍,为眼径的3.2-4.3(3.8)倍,为眼间距的2.2-4.3(2.7)倍。
体长形,较侧扁,体背部稍隆起,第1背鳍前正中无稜嵴。腹部凸出。头较小。吻短钝,吻长小于眼径。眼间宽,大于眼径,微凸起。脂眼睑不发达,仅存在于眼的前、后部。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例上方,前鼻孔小,后鼻孔稍大。口较小,下位。上颌骨后端露出眶前骨之外。上唇发达,较厚5下唇薄,边缘锐利。颌无齿。鳃孔宽大,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分离。鳃把发达。具假鳃。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
两背鳍分离,第1背鳍始点距尾鳍基部较距吻端为近,两个背鳍间距较长。臀鳍始点在两背鳍的前下方,基部长大于第2背鳍。胸鳍小,侧中位。腹鳍小于胸鳍。尾鳍叉形。
体被大圆鳞,头部除吻端及两颌部分外均有鳞,吻部鳞片起于前鼻孔的背侧,各鳍除第1背鳍外均被细小鳞,其中又以第2背鳍、臀鳍及尾鳍基部为最多。胸鳍无腋鳞。第1背鳍及腹鳍基部两侧各具1长尖形腋鳞,其长为腹鳍最长鳍条的1/3左右。无侧线。
生活于1~10公尺海域,大多栖息在沙泥底质的河口,幼鱼喜欢浅滩区,成鱼在较深水处,属广盐性鱼类。杂食性,以藻类及碎屑为主。
经济性食用鱼,成熟卵巢可作为乌鱼子,但体积较小。
乌原鲤,Procypris mera ,鲤科原鲤属的一种鱼类。体侧扁,成长菱形,背部隆起甚高,腹部…
松球鱼为暖水性底层海鱼,因体被大栉鳞、形似松果球而得名。在它头部的发光器官中与其共生着费氏弧菌。当…
红笛鲷是笛鲷科、笛鲷属鱼类。体被大栉鳞。背鳍Ⅻ-14,臀鳍Ⅲ-9,胸鳍17,腹鳍I-5,…
俗名 麦穗鱼、大眼 产地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及兴凯湖。
乌原鲤,Procypris mera ,鲤科原鲤属的一种鱼类。体侧扁,成长菱形,背部隆起甚高,腹部…
马夫鱼。成鱼体甚侧扁,背缘高而隆起,略呈三角形。背鳍鳍棘11根,第四鳍棘延长呈鞭状,鳍膜亦随之延长…
棒花鱼,是鲤形目鲤科棒花鱼属鱼类。鱼体延长,后部稍侧扁,背部稍隆起,背鳍起点处为身体最高处,…
长薄鳅为鲤形目鳅科薄鳅属的鱼类,俗名薄花鳅、红沙鳅钻等,是中国的特有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