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鲈鱼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属于湘菜,鲁菜或粤菜。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 鲈鱼品种很多,如黄鲈、湖鲈、白鲈等。鲈鱼体侧偏,成鱼长30~60cm,嘴大,背厚,鳞小,栖于近海,冬季回游到淡水中,性凶猛,以小鱼虾等为食。鲈鱼肉呈白色,刺少,肉质细嫩、爽滑,鲜味突出。鲈鱼在全世界温带沿海地区均有出产,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产量最高。
基本信息
蒸鲈鱼 鲈鱼1条(约500克)、姜、葱各10克、冬菜20克、红椒1只。
花生油15克、生抽王(酱)30克、胡椒粉少许
1.鲈鱼杀洗干净,用碟摆好,姜、红椒切米,葱切花,把冬菜、姜米,红椒米撒入鲈鱼上面。
2.锅加蒸笼烧开水,放入用碟摆好的鱼,用大火蒸8分钟既熟拿出,放入葱花、胡椒粉。
3.烧锅下油烧开,淋入鱼上面,再加入生抽即成。
鲈鱼1条
五花肉4片
干香菇5个
黑木耳5个
金针菇少许
细香葱2根
食盐1/2茶匙
料酒1/2汤匙
生抽1/2汤匙
老抽1/2汤匙
蚝油1/2汤匙
胡椒粉1茶匙
糖1茶匙
1.事先将干香菇、干金针菇和干黑木耳泡发,五花肉切薄片
2.在鲈鱼身子2面以35度角度割几刀(大约要深至鱼肉过半快碰到鱼骨的位置),然后用料酒、盐腌制15分钟以上
3.将泡发的材料切细条,五花肉用蚝油腌制15分钟
4.所有的调料混合在碗里待用(为炖出的成品色泽深些,可以适当的多放点老抽)
5.将腌制好的五花肉塞入鱼身刀口处(不要每个刀口都放,可以隔一个刀口放一片),接着摆上香菇、黑木耳和金针菇段
6.放上葱段,淋上调料
7.烧开水,放入鱼蒸8分钟左右,关火虚蒸几分钟
8.将原先蒸过的葱段去除,摆上葱丝,浇上热油即可
辅料用干货比用新鲜的味道更浓郁,所有不推荐用新鲜的香菇之类。
我国的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主产于辽宁大东沟、旅大、营口,河北秦皇岛,天津北塘,山东羊角沟、烟台、石岛、青岛,但以北塘产的品质最好,产期在3~8月间,立秋前后产的品质最好。
1.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2.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产生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生妇女吃鲈鱼是一种既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的营养食物,是健身补血、健脾益气和益体安康的佳品;
3.鲈鱼血中还有较多的铜元素,铜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的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铜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鲈鱼来补充。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贫血头晕,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之人食用;
2.患有皮肤病疮肿者忌食。
鲈鱼忌与牛羊油、奶酷和中药荆芥同食。
1.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
2.为了保证鲈鱼的肉质洁白,宰杀时应把鲈鱼的鳃夹骨斩断,倒吊放血,待血污流尽后,放在砧板上,从鱼尾部跟着脊骨逆刀上,剖断胸骨,将鲈鱼分成软、硬两边,取出内脏,洗净血污即可(起鲈鱼球用);
3.巧去鱼腥味:将鱼去鳞剖腹洗净后,放入盆中倒一些黄酒,就能除区鱼的腥味,并能使鱼滋味鲜美;鲜鱼剖开洗净,在牛奶中泡一会儿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鲜味。
鲈鱼味甘、性平,入肝、脾、肾三经;
具有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效。
《食疗本草》:安胎、补中,作鲑尤佳。
《嘉枯本草》:鲈鱼,多食宜人,作蛙尤良。暴干甚香美,虽有小毒,不至发病。
民间验方有用鲈鱼与葱、生姜煎汤,治小儿消化不良;将鳃研末或煮汤,可用以治疗小儿百日咳,也可治疗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
秋末冬初,成熟的鲈鱼特别肥美,鱼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也最丰富,是吃鲈鱼的最好时令。
1、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鱼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更干净利落;
2、鱼的表皮有一层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来不太容易,若在切鱼时,将手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切起来就不会打滑了。
原材料
材料:活鲈鱼1条(约600克)、水发冬菇丝100克、肉丝100克
调料:料酒、糖、盐、葱段、姜丝、香菜各适量
做法
将鲈鱼刮鳞去鳃、剖腹除去内脏后洗净,鱼身两面切花刀,放入盘中;香菜择好洗净,切末。
2.将鲈鱼放入锅中蒸8-10分钟后取出,把葱段和香菜末摆放在鱼身上。
3.锅中热油,放入姜丝,冬菇丝、肉丝、料酒、盐和糖翻炒,大火收浓汤汁,再将滚烫的汤汁浇淋在鲈鱼身上即可。
温馨提示:
为了鲈鱼吃起来更入味,可以在上锅蒸前,在鱼身上均匀地涂上料酒和少许盐。
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火候和时间,不宜蒸得太久,时间过长的话,鱼肉吃起来就没那么鲜美了。